泥鳅:小鱼爱“吃土”
鳅科之中,分布最广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它们身体较长,呈圆柱状,尾巴扁而薄,头小且嘴尖。
它们的鳞十分细小,深陷皮内。它们身体上部呈灰褐色,下部呈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
在鳅科的100多种鱼类中,泥鳅是里面分布最广的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适应性为何如此强?
泥鳅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们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
泥鳅长期在水体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黑暗的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是,它们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泥鳅的繁殖季节是4-9月,6-7月为繁殖盛期。泥鳅是一年多次产卵的鱼类,产卵活动期间,它们胆子较大,常到水面上来追逐。泥鳅的卵有黏性,卵在水中受精后,粘在水草或水中杂物上孵化,落入水底的受精卵也能孵出仔鳅。
水中之“参”,营养丰富
泥鳅肉质细韧,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水中之“参”。泥鳅肉中富含蛋白质,而且还含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血管,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含有的某些维生素比其他鱼类高,如维生素A、C及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中国传统医学里,泥鳅也是一味药材,具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等功效。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