鳤鱼:形似水管而得名

发表时间:2022/10/04 10:11:39  浏览次数:648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形似水管而得名

鳤鱼是体形中等的经济鱼类,外观和草鱼很相像,俗称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它们头小而尖,身材细长呈圆筒状,形似水管,因此得名。这样的身形,也赋予了鳤鱼极快的游动速度。

鳤鱼背部呈蓝绿色,腹部则为银白色,身体的侧边有一条黄绿色的条带,尾鳍有着长长的分叉,有的分叉不同,甚至只有一尾,因此渔民也将这种鱼类称作“一尾鱼”。

性情温和

鳤鱼性情较温和,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动物为食。

鳤鱼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开敞水域,每年7月至9月,它们进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节时重回到江河急流中进行生殖,产卵场所需要有流水,它们在静水中不能繁殖。它们的生殖季节为4月至6月,产漂流性卵。

鳤鱼生长速度第一年较快,之后缓慢。鳤鱼生长周期较为漫长,性成熟年龄为3至5年。

它们为何神秘?

鳤鱼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数量很少,是长江中罕见的鱼类之一。它们属于洄游性鱼类,只有在繁殖季节才能看到它们的出现,这无疑给它们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鳤鱼肉质鲜美,曾经是当地人的一道美味,深受喜爱。20世纪70年代左右,它们在长江有着相当可观的捕捞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水利建设和人工过量捕捞等影响,鳤鱼的捕捞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后,鳤鱼年捕捞量已不足10万吨,生存到了危险地步,甚至在多个历史节点,在野外难觅其踪影。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长江的生态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2020年,相关科研人员在开展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过程中,于长江宜昌江段发现一尾鳤——这是科研人员继2017年6月在洪湖江段发现一尾鳤后,再次发现鳤鱼。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