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

发表时间:2022/10/13 22:09:4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22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亲鳅的质量选择

1.亲鳅来源

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天然水域,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

2.雌亲鳅

雌亲鳅的体长最好是20厘米,体重40~50克。如果选不到,体长13厘米以上的个体,体重15~20克的,也可选用。观察亲鳅,从鱼的背部向下观察雌鱼的腹部时,能看见腹部是白色的,这样的雌泥鳅,发育良好。

3.雄亲鳅

雄鳅个体最好和雌鳅相称,每组雌、雄各1尾。如果选不到,那么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15克左右的雄鳅个体,也可选用。每尾雌鳅配雄鳅2~3尾为一组。雄鱼小,它的精巢中精子也较少,所以配组的雄鳅尾数要相应增加。

二、亲鳅的培育

泥鳅亲本强化培育是泥鳅人工繁殖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亲本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产卵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关系到鳅苗的体质和成活率。亲本培育好了,其产卵的数量就会多,质量也更好;以后孵出的鳅苗就会个体均匀,体质健壮,成活率高。通过泥鳅亲本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增强。对已产过一部分卵的泥鳅,可恢复产卵;对未成熟的泥鳅,能使其较快达到性成熟,提前产卵。

用于人工繁殖的泥鳅亲本有三种来源:①从天然水域捕捉;②从其他部门或市场上收购;③从人工养殖泥鳅中选留。其中第①种来源较经济,自己捕捉后在3~4天之内可选择成熟者在生殖季节进行繁殖催产。第③种来源最可靠,选择余地较大。而市场收购得来的往往是几经周转,或较长时间蓄养,或蓄养运输后的,泥鳅损伤较大,必须严格筛选,并经过一段时间精心培育之后才能使用。

泥鳅亲本的培育一般在亲本强化培育池中进行,其培育过程如下。

1.培育池的建造

泥鳅亲本强化培育池大小根据养殖规模可建设在50~100米2范围,深80~120厘米,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底夯实,池壁要较硬,防止泥鳅钻洞,也可以用塑料膜贴面。进、排水口应设网栏。池底铺垫富含腐殖质的软土或软腐泥20厘米左右。

2.培育池的消毒

在亲泥鳅放养前,池塘先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每平方米用漂白粉10克或生石灰100克,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经7~10天待药性全部消失以后,才能投放泥鳅亲本。且在放养前要试水。

3.泥鳅亲本的放养

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米2、水深为70~80厘米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以25尾/米2左右较适宜,太少浪费资源,太多了又不利于泥鳅的摄食,水质也不太好控制。如果采用人工繁殖,在泥鳅产卵前1个月,还要将雌雄泥鳅分开饲养,以防止部分早熟的个体提前产卵,导致以后孵出的鳅苗规格不整齐。

4.饲料投喂

泥鳅亲本培育的目的是要在泥鳅产卵前快速提升泥鳅的体质,积累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保证卵粒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强化培育期间,饲料投喂要以精料为主。常投喂的饲料以鱼粉、豆粕、菜粕、蚕蛹粉、蚯蚓、麦麸等为主,添加适量酵母粉和维生素。水温25~17℃时,饲料中动物蛋白含量10%左右,植物蛋白30%左右。随水温增高,逐渐增加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当水温达20℃以上时,动物蛋白质含量增加到20%,植物蛋白减至20%。日投喂量掌握在池中泥鳅体重的5%~7%。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三、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就是采用人工方式给泥鳅注射催产激素,然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得到受精卵的过程。

如果让泥鳅自然产卵,每条雌鳅产卵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有的4月下旬就能产卵了,而有的能拖到8、9月份才产卵。这样很不方便生产管理,费时费力费工。人工繁殖可以使亲鳅集中产卵,使卵集中孵化,得到大量的、规格一致的鳅苗,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所以,有技术、有经验的养殖户,最好实行泥鳅的人工繁殖。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选择成熟的亲鳅,亲鳅体长都在13厘米以上时,1∶(2~3)的比例配组。

1.人工催产工具准备

进行泥鳅催产,应准备的常用工具有:小研钵2个,用来研磨脑垂体和精巢;1~2毫升医用注射器及配套针头,用来注射催产药物;剪子、手术刀、镊子各2把,用来摘取雄鳅精巢;家鹅的硬羽毛数支,用来搅拌精液和卵子;500毫升或1升棕色玻璃瓶1个,用于存放格林氏液;10毫升或20毫升吸管2支,用于吸取格林氏液;500毫升烧杯数只,用于存放卵和精液;数条毛巾,用于注射时包裹亲鳅;木桶或水盆数只,用于催产前存放亲鳅。

2.人工催产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鲤鱼或鲫鱼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单独使用剂量为:HCG 5~10国际单位/克,LHRH-A2 0.01~0.02微克/克;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0.005毫克/克+LHRH-A2 0.005微克/克。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毫升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角,进针深度0.3~0.4厘米,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脑垂体要从活鲤鱼或活鲫鱼头上取,HCG、LHRH-A2、DOM和RES(利血平)可以向厂家购买。

3.进行泥鳅人工催产

发现亲鳅培育池中个别的雌、雄亲鳅有追逐现象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亲鳅捕捉上来。人工催产多在当天下午或傍晚进行。这样,亲鳅正好在第二天凌晨或上午发情产卵,有利于生产操作。

泥鳅游得快,易粘泥,不好捕捉,通常用鳝鱼笼捕捉、脸盆诱捕和干池清捕。①鳝鱼笼捕捉是利用密眼鳝笼,夜晚放入亲鳅池,泥鳅出外觅食而被捉。②脸盆诱捕是在洗脸盆里放上饵料。盆面上罩一块塑料布,绑紧。塑料布上捅一两个拇指大小的洞,然后把洗脸盆放亲鳅池底泥中,盆上沿与泥面相平,露出盆口,晚上泥鳅出外觅食,被饵料引诱而钻入脸盆中,第二天清晨就可以收获亲鳅了。③干池清捕就是放干池水,清除底泥,边清边将泥鳅捡出,捕出的亲鳅暂养于水桶或大盆中,等待催产。

泥鳅体表黏液多,较难徒手捉持,为了注射催产药物的方便,注射时需用湿毛巾将泥鳅包裹,然后掀开毛巾一角露出要注射的泥鳅部位,进行注射。也可使用少量麻醉剂先将泥鳅麻醉,注射催产剂后,立即放入产卵池中,泥鳅会很快苏醒。麻醉药可选用普鲁卡因、可卡因、MS-222等。可卡因的用量为50千克水配0.1克即可,亲鳅在这种浓度中仅需2~3分钟就可麻醉。不管使用哪种麻醉药,在大量使用前必须用少量的泥鳅先进行试验,以充分了解用药的浓度和时间,之后再批量使用。

人工催产时,捞出亲鳅,用湿毛巾包住,进行腹腔注射或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要露出背部,注射器与鱼体呈30°角,针头朝向亲鳅头部方向,扎在侧线与背鳍之间的肌肉上,入针深度为0.2厘米,再把药液慢慢推入;腹腔注射要把泥鳅翻过身来,腹部向上,注射部位是腹鳍或胸鳍基部,先抬起鳍条,从鳍基部无鳞处由后向前插入针头,注射器与鱼体呈30°角,入针深度为0.2厘米,再慢慢推入药液。为防止进针太深,可以用细胶管套住注射针基部,只露0.2~0.3厘米的针头。

将注射后的亲鳅放入网箱或水缸内,待其发情时再捞出进行人工授精。也可以把注射过药的亲鳅放入产卵池中,同时放入人工鱼巢,让其自然产卵受精。

4.催产后泥鳅的自然受精

自然受精,即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鳅放养在产卵池中自然交配产卵受精。亲泥鳅在未发情之前,一般静卧在产卵池的底部,只有少数上下窜动。接近发情时,雌、雄泥鳅以头部或身体相互摩擦,呼吸急促,鳃部开合迅速。雌鳅逐渐游到水面,雄鳅紧跟着追到水面,并进行肠呼吸,从肛门排出气泡。当有部分开始追逐时,其他的泥鳅也跟着追逐。如此反复数次,所有的泥鳅便渐渐达到高潮。当临近产卵时,雄鳅会卷住雌鳅的身体,雌鳅产卵,接着雄鳅排精。这是一次交配产卵的过程。交配产卵结束后,雌、雄泥鳅暂时分别潜入水底。稍停后再开始追逐,雄鳅再次卷住雌鳅,雌鳅再次产卵、雄鳅再次排精。这种交配产卵的动作要反复进行8~12次,体形大的泥鳅次数可能会更多。持续时间3~4小时。

每尾雌泥鳅在一个产卵期可产卵3000~5000粒。一般每次可产出200~300粒。受精卵附着于鱼巢上,附着的卵粒较多时,应及时取出,换进新的鱼巢。

5.泥鳅的人工授精

泥鳅在注射催产剂后至达到发情高潮的时间叫效应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与亲鳅成熟度、水温、激素种类等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温越高,效应时间越短。一般来说,水温20℃时,效应时间为15~20小时;水温21~23℃时,效应时间13小时;水温25℃时,效应时间为11小时。因此,我们要根据催产时水温的高低来推算泥鳅发情产卵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注射催产剂的时间。若采用人工催产和自然受精,则要安排发情产卵时间在晚上22点到凌晨为好;如果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那么要安排发情产卵的时间在早晨至中午的这段时间,以便于生产人员进行操作。

亲鳅注射催产剂后放入产卵池,待药物的效应时间到后,亲鳅便开始发情产卵。

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时,先捞出雄鳅,剖开腹部,取出精巢,放入研钵,用剪刀剪碎,加入格林氏液或0.7%的生理盐水,制成稀释液。此液在3~4小时内有效。一般2~3尾鳅的精巢加30~50毫升生理盐水。然后,捞出雌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下面接上烧杯,左手托住泥鳅,右手从前至后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卵子流入烧杯中,随即加入精巢稀释液,用羽毛轻轻搅拌,让卵子充分接触精液受精。静置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几遍,洗去血水和污物。然后,将受精卵均匀撒在窗纱或鱼巢上,移至网箱或育苗池中孵化,或将受精卵脱黏后移入孵化桶(缸)或环道中,进行人工孵化。

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发现挤不出卵子,则不要硬挤,可另换一条雌鳅,而把这条雌鳅放入浅水中再发育一会儿。

四、泥鳅产卵

(一)自然产卵繁殖

泥鳅是产卵时间拖得很长的鱼类。在泥鳅产卵时可以在泥鳅较集中的地方设置鱼巢,诱使泥鳅在上面产卵受精,然后收集受精卵进行孵化。为了收集较多的受精卵,可以采用天然增殖措施,即选择环境较僻静、水草较多的浅水区施几筐草木灰,而后按每亩施用500千克的猪粪、牛粪、羊粪等畜粪。周围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青蛙等的侵袭。这样可诱集大量泥鳅前来产卵,收集较多的受精卵。

专门建立产卵池、孵化池,创造人工环境,让泥鳅在专用池中自然交配产卵,并用鱼巢收集大量受精卵,然后在孵化池中人工孵化。这种方法较为实用。

1.产卵池准备

产卵池的面积不宜太大,便于操作管理,一般3~15米2即可,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自然产卵繁殖可利用亲本培育池作产卵池,或用其他较小的土池、水泥池均可,规模小的可用水箱、木桶等。不管选用什么条件,首先都要对池塘或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杀灭野杂鱼、小青蛙和其他有害生物。消毒药物可选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2,生石灰用量为100克/米2;其次,要移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如稗草、蒿草等作鱼巢,或放养水葫芦、水浮莲等,池周还要设置防鸟、防蛙和防逃的设施。

2.鱼巢准备

鱼巢的准备除了在产卵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外,还可增设质地柔软、不易腐败、能漂浮在池水中的多须杨柳须根、棕片等作为人工鱼巢。人工鱼巢必须经过清洗消毒或蒸煮后方可使用,一般可用高锰酸钾20克/米2浸泡20分钟左右。棕片还要用石灰水浸泡2天后再用清水浸泡1~2天,取出晒干。晒干后的鱼巢扎把用绳子或竹竿穿起,放入池中即可。

3.泥鳅卵收集

鱼巢必须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或四周,如果是用竹竿穿起的鱼巢,也可一排排平行排列。另外,要在鱼巢下设置接收脱落下来的受精卵的盛卵纱框。盛卵纱框可用木制框钉上纱窗布并拉紧,放入时用石块压住。及时取出已附着有受精卵的鱼巢和盛卵纱框,放入孵化池孵化,以防受精卵被大量吞食。因泥鳅卵黏性较差,故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以防受精卵脱落。附卵鱼巢取出后要放入新的鱼巢,为尚未产卵的泥鳅提供产卵场地。水温低于20℃时,泥鳅通常在第二天凌晨产卵。5~6月水温较高时,泥鳅多在夜间或雨后产卵。自然产卵一般要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才能结束。

(二)泥鳅卵的质量

泥鳅卵分为成熟卵、未成熟卵、过熟卵和未受精卵四种。

1.成熟卵

是理想的鳅卵,有微黏性。体外受精后,颜色为带橘黄色半透明状,可附着在鱼巢上孵化。

2.未成熟卵

无黏性,颗粒小。刚产出后为黄色,遇水后2~3分钟变成白色。

3.过熟卵

过熟就失去了受精能力,在生产上无意义。鳅卵产出后可以观察到和成熟卵几乎同样的橘黄色,故不易识别。过熟卵遇水后4~5分钟至1小时后变成白色。再继续下去为晚期过熟卵,其在雌鳅体内自行分解。

4.未受精卵

鳅卵成熟后,排出体外。因雄鳅精子失去进入卵子的机会,以致未能受精。经4~5小时或10小时以上,变成白色的死卵。

五、泥鳅卵的孵化

(一)胚胎发育

泥鳅卵的孵化过程其实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泥鳅卵呈圆形,直径0.8毫米左右,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增大到1.3毫米,几乎完全透明。成熟卵具有黏性,卵球分化为植物极和动物极,植物极为卵黄集中的一端,动物极为原生质集中的一端。

将带有受精卵的鱼巢放入20~23℃水中进行孵化。孵化不同时期的受精卵,鳅的胚胎发育可分为29期,然后进入鱼苗期。

(1)受精卵在20~23℃水族箱中孵化,30~50分钟时出现胚盘的第1个分裂期,此时高度可达卵黄的1/3左右。

(2)胚盘期后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经过2、4、8、16、32、64与128个细胞期、桑椹期、高囊期与低囊期。

(3)受精后9小时进入原肠期,16小时40分钟左右进入神经胚期。此时,胚盘下包全部卵黄,胚的植物极露出卵黄栓,相继出现神经沟,沟的前端略膨大形成脑的雏形,经过胚孔封闭与胚体的形成,胚体前端的脑泡分化为前脑、中脑与后脑。

(4)受精后21小时左右进入肌节期,胚体中部出现了3对肌节,22小时左右胚体头部两侧出现膨大的视泡,肌节数量增加为8对。

(5)以后再经过眼囊期、嗅板期、尾芽期和听囊期,尾芽期表现尾芽突出,形成脊索。

(6)受精后孵化到27小时50分钟,尾部出现空泡,眼上方出现嗅窝,肌节增加到18对。

(7)尾鳍出现期之后,卵黄内凹加深,眼内出现球形的晶体,肌节22对,此时肌肉每隔30~40秒便进行1次有节律的收缩,继而听囊出现2粒黑色的耳石,胚胎在精膜内不时地滚动,最后破膜而出形成鱼苗。

(二)泥鳅卵的孵化方式

泥鳅受精卵的孵化方式因获得受精卵的方式不同而异。附有受精卵的鱼巢可采用多种孵化方法。采用何种孵化方式应按生产规模大小而定。

1.鱼池

不必另设孵化池,一般采用经生石灰消毒过的鱼池即可。若数量集中且较多时,可另建孵化池。孵化池是面积15米2的长方形池,四周有高出地面30厘米的池埂。每池可育50万泥鳅苗,有微流水条件时放养密度还可增加。蛙类是孵化池中最大的敌害生物,应在池上覆盖草席,既防蛙类侵入及蝌蚪生成,又防阳光直射。

2.网箱孵化

用聚乙烯网布制成,面积以5~10米2为宜,网壁高出水面30厘米。网箱可设在静水或微流水处,水深不超过50厘米,孵化密度为每升水500粒左右。在静水中孵化密度适当减小,微流水中孵化密度适当增加。

3.孵化槽、孵化缸、孵化环道

若经过脱黏处理,也可用孵化槽、孵化缸、孵化环道进行孵化。人工受精卵可用孵化缸孵化,密度以每升水500~600粒为宜。孵化用水要预先经过沉淀、过滤,防止泥沙、污物及敌害侵入。采用纱框盛卵的,盛卵纱框浮起后可作为孵化框。纱框盛卵可安放或自由漂浮在静水或微流水池中孵化。

4.其他孵化方式

除以上方式外,亦可采用浅筐或用砖垒、挖池成功后,在其中铺填塑料膜,用于泥鳅亲本产卵兼受精卵孵化用池。还可设计成立体式、多层的工厂化孵化育苗车间。

(三)孵化管理

泥鳅卵孵化率的高低与雄、雌泥鳅的成熟度、水质、水温、光照、溶解氧、水流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水质

要求孵化用水特别是用孵化缸、孵化环道进行孵化的水清洁,透明度高,pH值7左右,溶氧量高,不含泥沙,无污染,不可有敌害进入。河水、井水、水库水、澄清过滤后的鱼塘水、曝气后的自来水以及地下水等都可作为孵化用水。

2.水温

最适孵化水温为25~28℃。水温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孵化率及成活率,使畸形率和死亡率增加。为了避免胚胎因水温波动而引起死亡,孵化用水温差不宜超过±3℃。若用井水和地下水等,应预先储存在池中,曝气增氧,使水温和孵化用水的温度接近。

3.光照

因泥鳅为底栖鱼类,喜在阴暗遮蔽环境中生活,因此孵化环境应设有遮阳设施,可防止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泥鳅畸变和死亡。

4.溶解氧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对溶解氧的含量变化较敏感。尤其在出膜前期,对溶解氧含量的要求更高。生产实践中,采用预先充气增氧后进行浅水、微流水的孵化效果要比深水、静水要好。但在增氧流水时,应避免鱼巢上的受精卵脱落堆积或粘上泥沙而影响孵化率。因此,粘着孵化时要求水深为20~25厘米,少挪动鱼巢,以免受精卵脱落。亦可采用纱框盛卵的方式,盛接脱落受精卵再进行纱框漂浮孵化。为满足孵化时受精卵对水中溶解氧的需求,孵化密度不能过高。如有流水,则可提高孵化密度。

5.水流速度

正常孵化过程中,水流的控制采用“慢—快—慢”的方式。孵化缸中,卵刚入缸时,水流只需调节到能将受精卵翻动到水面中央处即可,约20分钟能使全部水体更换1次。孵化环道中,则以可见到卵冲至水面为准,即流速控制为0.1米/秒,约30分钟能使全部水体更换1次。胚胎出膜前后,必须加大水流量,这时孵化缸内流速要增加到0.2米/秒,约20分钟可使全部水体更换1次。泥鳅苗全部孵出后,水流应适当减缓,并及时清除水中卵膜。当泥鳅苗能平游时水流再次减小,避免幼弱的泥鳅苗耗力过大。

六、影响繁殖的因素

据研究,泥鳅产卵量与其年龄有关;受精率和孵化率受水域的酸碱度、水温等的影响很大;泥鳅卵的黏附性与鱼巢材料有密切的关系。

(一)年龄、体长与产卵量的关系

不同年龄和体长的泥鳅的产卵量不同。泥鳅体长为151~200毫米以及200毫米以上的相对产卵量,要比体长100~150毫米的高出1倍。4~5龄泥鳅的产卵量为1~3龄泥鳅的2.2倍。相对产卵量变幅在每克体重22粒以上。

(二)雌、雄亲鳅不同性比与繁殖效果的关系

在20℃水温条件下,每尾雌泥鳅注射30mg LRH-A,设计三种性比(雌∶雄),即2∶1、1∶1、1∶2,结果说明性比2∶1时繁殖效果最好。

(三)水质与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

不同水温对繁殖效果产生明显差别。水温24~26℃时繁殖效果最好。泥鳅对水体pH变化很敏感。水体pH明显地影响泥鳅繁殖效果,pH值6.5~7.0时效果最佳。

(四)亲泥鳅来源与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

从野外和养殖场获得的亲泥鳅,繁殖效果比从商场中采购的亲泥鳅繁殖效果好。

(五)鱼巢质量与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

以纤细多须材料制作的鱼巢黏附受精卵数量较多,用棕片作鱼巢比水草上黏附的受精卵多4倍,受精率和孵化率相比较没有明显的不同。

(六)孵化密度与孵化率的关系

由于受精卵发育时耗氧量大,特别是孵出前后不仅耗氧量增加,而且卵膜、污物增多,耗氧量更大,因此必须注意孵化密度。

一般体积0.2~0.25米3的孵化缸以放受精卵40万~50万粒为宜;孵化环道中因受精卵分布不及孵化缸均匀,一般是内侧多、外侧少,所以密度应是孵化缸放受精卵量的1/2左右;采用孵化槽以每升水放受精卵500~1000粒为宜。若采用静水孵化,须将受精卵撒在人工鱼巢上,参考密度为每升水500粒左右。

(七)注射催产剂的时间与繁殖效果的关系

在雌、雄亲泥鳅性比为1∶1,雌泥鳅注射量为每尾30毫克,下午注射效果较上午好。

在自然界泥鳅的繁殖季节,发情时间一般在清晨,上午10时左右自然产卵结束。人工繁殖中宜在每天18时左右注射催产剂,使发情产卵时间与其在自然生活中的节律相符,繁殖效果更好。

(八)催产剂与繁殖效果的关系

据报道,对泥鳅单独使用LRH-A作用甚微,需与HCG联合使用,对一些性腺发育较差的亲泥鳅使用低剂量注射就能获得理想的催熟效果。表现为雄泥鳅精液增多,雌泥鳅卵核能较快地偏位,其催熟作用远比PG或HCG为佳。每尾雌泥鳅用HCG1~2毫克,具体用量视亲鳅大小、催产时期及水温高低而增减。

据唐东茂报道,在雌泥鳅∶雄泥鳅性比为1∶1时,宜使用LRH-A2作为催产剂注射。配制时用0.6%鱼类生理盐水溶解成所需浓度,雌泥鳅每尾注射0.2毫升,雄鱼减半。在泥鳅背部肌内一次注射,进针角度为30°,深度3毫米。催产有效剂量为每尾5~45毫克,以每尾30毫克效果最好。低剂量催产作用不大,浓度过高时催产效果也较弱。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