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点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或白对虾,过去国内曾译为凡纳对虾,是对虾属中仅有的属于开放性纳精囊类型的种类之一,也是迄今世界上公认的少数优良养殖品种之一。该种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人工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25%~30%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70%。笔者现结合生产一线情况,就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作简要分析。
一、蜕壳与生长
由于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纲动物,其身体外披有一层硬壳,所以其生活史中要经过多次蜕壳才能由幼体长成为成体。蜕壳是健康对虾正常且复杂的生理过程,顺利地完成蜕壳需要良好而稳定的水环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蜕壳所需要的大量的矿物质作为保证。水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如盐度偏低、碱度偏低,水温过高、氨氮偏高、亚硝酸盐偏高等等都会导致对虾被迫蜕壳,产生“铁皮虾”“肉滚虾”等不健康的虾,俗称“对虾蜕壳不遂综合症”。池塘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幼虾一般每4~6天蜕壳一次,成虾生长到15g以上根据体长、营养状况等不同情况一般每12~15天蜕壳一次,且蜕壳多集中在农历初一、十五的上半夜进行。为保证对虾健康生长、顺利蜕壳,我们应该定期向养殖池塘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好水质,保持水质的“嫩、肥、活、爽”;适时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或“过磷酸钙”,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元素,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对虾顺利完成蜕壳。
二、盐度与pH值
盐度是对虾养殖池塘的一个重要化学因子,也是影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重要条件,考虑养殖种类时应了解该区域的盐度是否与对虾生长、发育的最适盐度相符,过高过低皆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因渗透压差异过大,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引起死亡。
南美白对虾适应盐度较广,能在海水里生长,也能在淡水中生长,但必须在海水中繁殖,能在盐度0‰~45‰(渐变幅度)之间生存,最适盐度是10‰~25‰。低盐度驯化后可在1‰~2‰盐度水中生活,也可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pH值是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pH值异常,会对池塘养殖对虾造成不良影响:过高时,虾易浮头,甚至直接致死;过低时,虾的新陈代谢缓慢、饲料消化利用率低、生长受压制、蜕壳困难。南美白对虾生长所适应的pH值在7.3~8.6,最适pH值为7.7~8.3,如超出此范围,则影响其生长。
三、生活在底层
对虾属于底栖生物,其生活环境是水体的最底层,所以其健康养殖与底质的好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实现其健康养殖就必须要保证底质良好,底泥不能太肥,定其向水中施放“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过碳酸钠”“粪链球菌”等,及时分解池底的有害物质和残留饵料使其成为能够被水体利用的有益物质,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工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养殖期间向水体中投喂的大量饵料并不能完全被虾所摄食,残留的饵料在池底大多不能被及时分解,久而久之就会恶化底质,污染水体,使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升高;还有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残留若不及时分解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使虾体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向水体投放“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及时分解水体中过多的有机质及有害物质,养殖后期要经常打开水车式增氧机和适时调水,保证水质清新。
四、对水体中理化指标的要求
1.水温
南美白对虾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在水温为9~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温度为22~35℃,对高温耐受极限可达43.5℃(渐变幅度),但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稍差,水温低于18℃,南美白对虾的摄食活动受到影响或停止摄食,低于9℃时开始死亡。个体越小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水温温度变化越慢,南美白对虾适应的能力幅度越广,反之越窄。
2.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不仅影响到生物呼吸作用,含量过低还会引发水体中得不偿失的一系列化学变化。溶解氧的含量与机械增氧程度、浮游生物数量及水体有机物消耗等有关。南美白对虾抗低氧能力突出,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为1.2mg/L。在养殖过程中通常要求水体溶氧值高于4mg/L,最低不得低于2mg/L。充足的溶解氧含量是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并达到高效养殖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践证明,在养殖过程中,天气晴好时中午开启增氧机2h,对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和改善池塘环境有较好的作用。
3.氨氮、亚硝酸盐
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不能过高,一般南美白对虾在氨氮含量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池底硫化氢不超0.1mg/L,方能够正常生长。如果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会引发对虾中毒、“偷死”。
通常淡水养殖池中亚硝酸盐高于0.5mg/L养殖对虾即发生中毒现象,而在盐度高的海水养殖池中亚硝酸氮高于1mg/L才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适时泼洒“光合细菌”“过硫酸氢钾”等降低其在水体中的含量,以免引发对虾中毒、“偷死”。若在急救情况下可向水体中泼洒“氨基磺酸”和“葡萄糖”,可暂时降低亚硝酸盐对虾的毒性,但这仅仅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还要控制投饵量和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五、对水体浮游生物种类的要求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种类的综合反映,好的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等特点,表明对虾喜食、易消化的单胞藻类繁殖旺盛,溶氧充足,酸碱度适宜,总碱度较高。一般情况下藻相与水色的关系为:
(1)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角毛藻、等,水色呈茶褐色。茶褐色是养虾的最佳水色,这些藻类都是对虾的优质天然饵料。
(2)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绿藻,水体呈淡绿、翠绿色。绿藻能大量吸收氮,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金黄藻,水体呈淡黄、金黄色,也是养虾比较好的水色。不过,暴雨后泥土注入虾塘也会使水出现黄色,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4)如果水体呈暗绿色则含蓝藻较多,如果水体呈黑褐色则含鞭毛藻、绿藻、褐藻等较多,这些都是有机质过多的征兆,是不好的水色。
(5)如果水中轮虫、桡足类占优势,水体就呈现白浊色,它会使对虾的成活率下降。
(6) 如果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过瘦,水体呈澄清色;清水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果纤毛虫较多,水呈红色,易造成缺氧、发病。这些水色都不宜养虾。
通过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可判断水体中溶解氧情况。水体缺氧的预兆是:水体透明度小于30cm或大于80cm;对虾白天在水面上无力漫游;水色呈浊白色;塘底黑区大、有臭味;日落后虾塘周围有很多蚊子。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天气闷热无风,或连续阴雨天也容易缺氧。在下列情况下表明缺氧严重:全塘浮头;白天或傍晚、上半夜浮头;在对虾受到惊动时,不下沉躲避;全塘虾的复眼和触须露出水面。发现以上浮头现象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加水、换水或使用增氧剂。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