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年前或年后放苗,该选择什么样的苗种?数量如何确定?
河蟹成蟹养殖,选择什么样的苗种?放多少?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浅要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传统放苗思路
1、放苗数量的确定。
由于成蟹养殖跨度8到10个月,经历冬季放苗,夏季高温以及病害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产量,传统思路是放苗的时候,在数量上适当多放养,从而提高亩产,增加效益;或者即便是中间过程有损耗,也可以确保最终成活的数量,进而保证基本的产量。因此,最近几年,放养数量逐年上升。
2、选择大规格苗种。
近年来,市场上河蟹苗种逐步品牌化,亲本规格也是越来越大。常识性的认知:亲本越大,螃蟹长的越快,最终的规格也就越大。受此影响,养殖环节苗种也是越放越大。
3、公母混养,混养比例依据过往经验。
4、大家选苗的过程,价格因素的影响大于对苗品质的关注度。通俗讲,好苗高价的接受度不高。
二、从最终盈利的角度,倒推合理的放养模式
1、河蟹价格的黄金周期。众所周知,河蟹具有很强的礼品属性,通常河蟹价格的黄金周期基本从农历七月末到农历九月中下旬,一个半月的时间,尤其是中秋前后,往往是每年价格的顶峰。因此,这段时间池塘中出品礼品蟹的比例,对整个养殖周期的利润,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考虑,合理规划生产周期,在黄金周期达到上市需求,由为关键。例如23年很多池塘出现了有价无货,或成熟度不达标的情况,错过了销售的黄金周期,尤为遗憾。
2、综合效益尤为关键。近些年来,螃蟹养殖面临着如下情况:①高密度、规格偏小、有产量、单价低、效益不理想;②低密度、大规格、产量低、单价高、但有价无市,最终效益也不理想。
根据近三年的市场规律,中等规格的螃蟹,性价比较高,既保证了产量,价格也相对不错,能够达到理想的利润,也是绝大部分从业者的主流选择。由此倒推,在选择苗种环节,选择合适的亲本就好,没必要一味追求大规格亲本苗,增加了成本及管理难度,效益不一定能够提升。
3、公母分开养殖,纯母或者纯公的养殖模式。该模式在部分区域内,一部分从业者开始大胆尝试,有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进而带动了部分人员跃跃欲试。但是该模式在管理和操作细节上与传统模式略有不同,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值得尝试。
4、蟹苗的品质是价格的核心,建议大家选择优质苗种,不要一味地只考虑价格。由于螃蟹从苗到成蟹需要两年的养殖周期,所以说,苗种的品质把控环节,尤为关键。即便是在同一家拿的蟹苗,经过一年的养殖后,不同的管理条件下,品质也相差甚远。因此,扣蟹的选择,还是要根据现场观察、解剖等检测手段,给出正确的品质评估,否则扣蟹选择不好,整个成蟹养殖周期管理就非常麻烦,这也从侧面验证了:良种+良法=好的养殖结果。
成蟹养殖放苗季节即将开始,合理规划好放养密度和生产节奏,选择合适的苗种,是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此文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