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鳖与成鳖的养殖

发表时间:2020/07/22 17:39:06  来源:微农堂  浏览次数:151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幼鳖与成鳖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大体相同,只有在密度上有所区别。

(一)放养密度

在放养时,一定要注意养殖规格,使规格基本相同的鳖养在同一池塘内。幼龄鳖在放养时,应雌雄鳖分开放养养殖。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二)饲料投喂

投喂严格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饲料应投喂在食台上。

1.定质

鳖的饲料以中华鳖全价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以冰冻鱼、小杂鱼、黄粉虫、蚯蚓等为主,动物性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一天投喂2次,1次配合饲料和1次动物性饲料搭配:一天投喂1次,也采用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交替投喂。采用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交替投喂,一是满足中华鳖营养需求,提高生长速度:二是有利于饲料中防病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物质添加,减少病害发生。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2.定量

饲料投喂量要视水温.饲料种类和鳖体规格而定。日投饵量一般以吃食时间掌握,一般一次投喂的饵料掌握以在2小时吃光为度。天气情况可影响鳖的吃食,晴天鳖摄食旺盛,而连续阴雨天,投喂量应酌量减少。在实际操作时,要视鳖的摄食情况而确定投喂量。若很快吃完,则应适量增加投喂量;若发现有上次投喂的剩饵,则应适当减少投喂量。若遇天气突变降温,则应马上减少投饲量;否则,易发病。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3.定时

一般当水温为18~20℃时,每两天投喂1次:当水温为20~ 25℃时,每天投喂1次;当水温在25℃以上时,分别在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4.定位

养鳖池要设食台,食台放在安静的池边附近,架设于水面稍下处,使放在其上的部分饲料漫入水中。食台的多少视水面大小和鳖的多少而定。

(三)水质管理

管理工作主要是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要求池水呈绿褐色,幼鳖池水透明度25~35厘米,成鳖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可在鳖池中每亩套养白鲢50尾,花鲢20尾,并栽种占水面1/4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空心菜、伊乐藻、轮叶黑藻)。这种模拟的水生态环境不仅能增加溶氧量,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等,还有利于鳖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而且能提高鳖的安全感,减少相互咬斗。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目前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培养调节水质效果较好,可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芽孢杆菌、EM菌等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同时,要确保各鳖池水位的稳定,不能忽高忽低,以保证鳖的正常摄食、生长。此外,冬季各生长阶段的鳖池均要加高水位,避免冬眠期池底水温出现剧烈变化,影响越冬成活率。为了有利于水质管理,鳖池中可种植茭白、菱角,种植面积占鳖池总面积10%~20%,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在减轻水质管理压力的同时,不仅提高鳖的品质,而且茭白及菱角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四)越冬管理

1.鳖并塘

为了能使鳖安全越冬,越冬并塘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调整好鳖越冬塘的底质和水质。鳖是变温动物,其活动规律和栖息环境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异。一般当水温降至15℃时,鳖即停食,开始寻找适合其安全越冬的场所。越冬池塘最好位于安静、向阳处。越冬投放前,首先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0~80千克,改良底质。底质为泥沙层或软泥层,厚度保留20~30厘米,鳖投放后即钻入池底泥沙中,避免冻伤;其次调整好鳖越冬塘的水质。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一般水位保持2米,水质肥、活、爽,水色呈油绿色,肥度适中,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使鳖处于隐蔽状态,有利于冬眠。把握好清池时间。鳖的活动和摄食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清池要适时,水温连续数日稳定在18℃以下,及时清池并塘最为理想。否则,清池过早,并塘后鳖密度增大。如果水温回升连续数天保持在20℃以上,那么,不仅鳖摄食、晒背等正常生活习性被破坏,而且频繁上下游动,相互咬斗,消耗体力和能量,伤亡惨重。清池太晚,鳖的活动能力大幅度下降,体质虚弱的鳖不能将身体埋入泥沙中冬眠,体内贮存的能量会消耗殆尽而死,造成经济损失。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4龄及以上鳖的越冬可采取干塘越冬法,每年的立冬前后,逐步放干池水,至第二年3月底逐步加水。这种越冬方法,塘底的淤泥经一个冬天的晒,直接氧化池塘土壤中的高度还原性物质,提高好氧微生物活性,强化了土壤的有氧呼吸,有利于下一年度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2.越冬死亡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鳖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整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鳖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1)原因:①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②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③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④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⑤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2)预防措施:①越冬前加强投饲管理,投喂优质饲料并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越冬前加强水质管理,在越冬前大量更换池水并培肥水质。②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③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④越冬期间,根据水质状况,适当换水。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五)日常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

鳖胆小,喜静怕惊。因此,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投喂好饲料后,严禁人畜进场影响其摄食和晒背等活动,保持鳖场环境安静。这样,饵料投喂后,池内所养的鳖会很快爬到食台边伸出头摄食。鳖摄食饱后则会爬上晒台或堤埂岸边悠闲自在地晒背。此时,若受惊吓,则正在摄食的鳖会立即潜逃水底,影响摄食。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2.扫除食台残饵和消毒食台

残饵黏附在食台上,极易腐烂发臭,滋生病原菌,引发鳖病。除此之外,黏附在食台上的残饵夜间还会引诱老鼠偷食而为害鳖。因此,对于黏附在食台上残饵,每天傍晚太阳下山时用扫把扫入水中,作为鱼虾的饵料。食台是鳖摄食的主要场所,保持食台清洁,可大大减少鳖发病的几率。因此,除了每天扫除残饵外,食台板还要经常洗刷干净和消毒。消毒常用氯制剂。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3.捞除水面蓝藻

鳖池水面往往漂浮着一层绿色蓝藻,刮风天会被风吹集到鳖池下风口,形成一层厚厚的像绿漆那样的“藻皮"。这层“藻皮”的形成是鳖池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由于成鳖有较多的排泄物入池,肥沃水质所致。这层“藻皮”会严重影响水质、鳖的活动和吃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太阳快下山的前后,饲养人员用长柄密眼网捞除,将池内“藻皮”捞净。

幼鳖与成鳖的养殖技术,下面这些都是关键,快来看看吧

4.加强防逃管理

在幼鳖.成鳖阶段,鳖的逃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围栏板旁的低洼水坑处挖洞外逃;二是下雨天在鳖池围栏的四个弯角处数只鳖相互叠加,然后翻越围栏而逃。因此,在幼鳖、成鳖的日常管理中要加强防逃,尤其是夏秋两季的下雨天,池内大多数鳖上岸爬行时要加强巡池。发现有鳖外逃即应捉回,并立即寻觅和切断其逃逸途径。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