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及泥鳅养殖

发表时间:2021/06/24 03:08:38  浏览次数:174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ndatus(Cantor)。是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而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各省产量最高。泥鳅的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达18.43%,脂肪含量低,为2.69%。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

形态特征 体延长,腹鳍前呈圆筒状,往后渐扁,尾柄扁薄。头较尖,眼小,有皮肤覆盖。吻倾斜角度大。口下位,马蹄形。触须5对。鳃孔小,鳃裂位于胸鳍基部。肛门近臀鳍。尾柄上下脊起点与尾鳍相连。尾鳍圆形。侧线完全。背侧深灰色,有的个体间有黑斑点。(见图)

生物学特性 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河、湖、池塘、水沟、稻田的浅水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强。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潜入泥中,天气剧变或发生病兆时,浮到水面。除用鳃及皮肤呼吸外,还可用肠呼吸,当水中缺氧时,游到水面直接吞进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从肛门排出废气。

食性 杂食性。幼鱼期为动物食性,以后逐渐转向杂食性。成鱼阶段以食植物性饲料为主。体长5厘米以下时主要吃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5~8厘米时,除食浮游动物外,还吃丝蚯蚓和摇蚊幼虫;体长8~9厘米时,除食上述动物性饲料外,也吃硅藻、植物的幼嫩茎、叶和种子等;体长9厘米以上时,主要食植物性饲料。人工养殖的泥鳅,喜食豆饼、菜籽饼、米糠、麦麸及蚕蛹等商品饲料。

泥鳅

生长 生长的适温为15~30℃,最适水温25~27℃,此时撮食量大,生长快。刚孵化的鳅苗细若针芒,1个月后体长长到2~3厘米,半年以后长到4~6厘米,体重30~50克。泥鳅的最大个体为体长20厘米、体重100克以上。

生殖 2龄成熟,产卵期4月至9月,5月至7月为盛期。怀卵量与体长有关。体长8厘米,怀卵2000粒左右,10厘米时怀卵7000粒左右,15厘米时怀卵1.2万~1.8万粒,20厘米时怀卵1.6万~2.4万粒。卵圆形,卵径1.2~1.5毫米,黄色,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产卵时雄鳅用吻端刺激雌鳅腹部,雌鳅游到水面,雄鳅追逐,并把雌鳅卷住,此时排卵、射精。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经2~3天孵化成鳅苗。

繁殖与育苗 首先选好成熟亲鳅,要求雌鳅体长13厘米,体重20克以上,腹部大而柔软,无病无伤,呈桔黄色;雄鳅体长10厘米以上。雌、雄鳅在外形上有明显差别(见表)。

雌雄鳅的外部特征

繁殖时,先对亲鳅进行催产,常用的催产剂有鲤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脑垂体1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雄鳅可减半。注射于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随后放入聚乙烯制成的网箱中产卵,箱内挂鱼巢,每箱放雌、雄鳅各20~40尾,两者的配比以1∶1~1∶2较适宜。傍晚18点注射,次日晨6点即可产卵。卵产出后随即移出孵化,以防亲鳅吞食。若人工授精,先将雄鳅精巢取出、剪碎,用生理盐水制成精子混浊液,然后挤卵受精,将受精卵洒在鱼巢上,移入孵化池。

苗种培育 直接在孵化池中进行。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装有防逃设备。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0尾左右。放苗前进行清塘、施肥,放苗后继续追肥,并投喂米糠、菜籽饼粉和蚕蛹粉等饲料。日投饲量为鳅苗重量的5%~8%,每天投喂3~4次。经一年饲养,体长可达5~6厘米,体重1.5~2克。越冬后,于次年4月至5月份捞出转入食用鳅养殖。

食用鳅养殖 指养成体长8厘米、体重10克以上的商品鳅。养殖方法分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①稻田养殖:要求田泥呈弱酸性,少泥沙,没有地下水涌出,田埂坚实,有防逃设施。田中挖几个面积为4~6平方米、深30~50厘米的鱼坑,作防高温和放水捕捞之用。每100平方米放养鳅种10~20千克。用青豆、菜籽饼、米糠、麸皮、鱼粉及蚕蛹粉等。日投饲1~2次,投饲量为鳅种体重的5%左右。在施足基肥的稻田里,投饲量可相应减少。日本使用上述方法每100平方米可收获食用鳅10~50千克,平均26千克。成活率70%~90%。②池塘养殖:用浅水塘,面积100~200平方米,水深30~50厘米,塘内鱼坑深60~70厘米。100平方米放养鳅种10~15千克。投喂饲养3~4个月后,增重率为1.1~1.5倍,低于稻田养殖,成活率为65%~80%。若结合施肥培养天然饵料,效果就较理想。

鳅病防治 常见病有以下几种:①赤鳍病。鳅体受伤后,在不良的水质中易感染此病。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发炎,鳍条呈红色。预防方法:放养前用二十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对鳅种进行浸洗消毒;发病严重时,可用3%食盐水或2毫克/升的痢特灵药液浸洗治疗,同时投喂痢特灵药饵。②水霉病。此病发生于早春时期,鱼体受伤被霉菌孢子侵入寄生致病,伤口周围出现白色棉毛状菌丝。治疗方法:将病鳅置于4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中浸洗30分钟,或3%食盐水中浸洗5~10分钟。如在鳅卵孵化过程中发生此病,可用1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③白色红环病。主要由于捕获后长时间在流水环境中蓄养致病,表现为体表和鱼鳍呈灰白色,身体出现红色圆环。防治方法:于放养前用二十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或放养后用0.3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