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草鱼病害发源以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8/01/15 00:00:00 浏览次数:186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6)定期投喂药饵。每隔15d投喂1次,连用3~5d。若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三黄粉等药物进行投喂,效果更好。
(7)限制食欲。草鱼贪吃,只要环境适宜,食欲基本无节制,在高温季节特别要限制草鱼的吃食量,一般喂到8成饱即可。不能让草鱼吃夜草,每天坚持将剩余的残料捞出,尤其在发病季节要停食或减食,以减少对草鱼肠道的刺激,缓解病情。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6)定期投喂药饵。每隔15d投喂1次,连用3~5d。若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三黄粉等药物进行投喂,效果更好。
(7)限制食欲。草鱼贪吃,只要环境适宜,食欲基本无节制,在高温季节特别要限制草鱼的吃食量,一般喂到8成饱即可。不能让草鱼吃夜草,每天坚持将剩余的残料捞出,尤其在发病季节要停食或减食,以减少对草鱼肠道的刺激,缓解病情。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池塘草鱼病害综合防控方法
下一篇:草鱼配合饲料研究概况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