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的养殖
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名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眼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俗称“红眼”。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2龄以上性成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该鱼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饲料易解决,又适于池塘、水库等各类水体的增养殖,体形酷似一龄草鱼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淡水名优养殖对象。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3亩为宜,水深1.2-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左右。
二、人工催产与孵化
亲鱼池面积以1200~2000平方米为宜,土池即可,水深1.5m左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放养前要清塘消毒。放养密度控制在150~200kg/667平方米左右,并搭配少量鲢、鳙鱼及肉食性鱼类,以控制水质并清除野杂鱼,亲鱼培育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达30%左右,日投喂量为鱼体重3%~5%,视水温和亲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并适量投喂一些青饲料,力求营养平衡。开春后每周注入新水,并加大投喂量。产前半个月要加强管理,并每天冲水,刺激其性腺发育成熟。
在繁殖季节,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挑选性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成熟度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肿胀微红,卵巢轮廓明显,而雄鱼一般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入水即散。使用LRH-A2等外源激素,进行腹腔注射,雄鱼剂量减半。然后把催情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流水刺激,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只要亲鱼发育成熟,均可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当水温为21~26℃时,效应时间为10~12小时。赤眼鳟产出的卵由催产池进入集卵箱,后转入环道或孵化槽流水孵化。孵化时间要加强管理,确保水质清新,水流通畅。仔鱼出膜后3天左右出现腰点,转为混合营养阶段,此时可投喂开口饵料或转到室外池塘培育夏花。
三、鱼种放养
水花下塘当天即开始全池泼洒豆浆.每667平方米水面每天用干黄豆3~4公斤,分2次磨浆后全池泼洒,在夏花培育的中、后期,根据水质适量追肥,并逐渐减少豆浆用量,而增加粉状精料(如次粉、细糠等)的投喂量,一般每天每亩水面投2~3公斤,确保鱼苗得到充足饲料。在整个育苗期要注重水质的管理调控,一般随着鱼苗的生长,经常注入新水慢慢提高水位。在育苗后期水质较肥时,把水位加到最高,确保水质“肥、活、爽”。日常管理要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详细观察鱼苗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解决。水花经20~30天的培育,一般体长可达3~3.5厘米(寸片),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15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200尾。
赤眼鳟为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经人工驯养后喜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0%左右,饲料系数在1.8左右。投喂应按照科学的“四看”的原则灵活掌握好每次的投喂量,在主要生长季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此外,根据赤眼鳟的食性,还应投喂一些青粗饲料,如浮萍等水草和青草类,从而促进鱼的生长,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鱼病防治
根据养殖观察,赤眼鳟的抗病性较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较高,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一些常见的鱼病也偶有发生(如水霉病、车轮虫病、烂鳃、肠炎、打粉病等),所以在赤眼鳟的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防病中要切实落实好以下措施:
①彻底清塘;
②鱼种要浸浴消毒后下塘;
③不施用未发酵的粪肥;
④要投喂新鲜、优质饲料;
⑤定期换水,高温期加大注水量;
⑥每半月泼洒生石灰消毒水体:
⑦若有死、伤、病鱼及残饵要及时捞出;
⑧发现鱼病及时对症用药。较常用且安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土霉素、百虫杀、聚维酮碘等,鉴于赤眼鳟对硫酸铜十分敏感,建议主养塘禁用硫酸铜。
六、成鱼的收获
当大部分个体达到上市规格时,应捕大留小,及时上市。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