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及其团头鲂“浦江1号”养殖要点
发表时间:2017/11/11 00:00:00 浏览次数:293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在1956年6月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所赞美的武昌鱼即团头鲂。
武昌鱼“浦江1号”是我国长江中游一些湖泊中特有的品种,其体 高而侧扁,外部轮廓呈菱形。头小口端位,钝园。下颌曲度小。腹部半棱,背鳍高小于头长,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体色灰黑,体侧有数行紫色条纹。系草食性经济鱼类。以其肉味鲜嫩可口、商品个体适中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忽视团头鲂亲鱼选育,近亲交配,品种混杂,饲养环境条件差等因素,致使团头鲂养殖群体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
上海海洋大学在遗传数量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历时15年育成了国内外首例草食性鱼类良种。2000年经农业部品种审定并命名的“团头鲂浦江1号”具有生长快(生长数度)比原种提高30%、体形好(高体形、肉厚、呈珍珠黑鳞被)、纯度高(平均遗传相似度达93.5%)等三大特点。且该良种以草为主食,病害少、用药少、安全卫生,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主要特点是:1、采用系统选育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高强度选择。从鱼苗到亲鱼的四步累计选择率为0.03%-0.04%。2、选育系经雌核发育获得纯系,优良性状稳定。3、创造性地对长期选育过程中的近交危害进行评估和控制。4、全程监控和定量分析选育过程中的表型和遗传基因变化,建立了"浦江1号"特有的分子遗传标记。5、建立良种选育、推广全过程技术规范。
团头鲂浦江1号养殖模式,适于全国可控的淡水养殖水域。主要有池塘精养、围网养殖等。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并套养少量的花、白鲢,一般亩可产成鱼1200~1500公斤,亩纯效益达2000元左右。在大型天然湖泊水体中主要进行围网养殖,并搭配放养少量花白鲢。另外,提醒广大养殖户,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一般不适合进行稻田养殖。
目前团头鲂浦江1号养殖应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质管理,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的呼吸器官——腮比较小,对水体溶氧要求比较高,一般达到5毫克/升,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二是引种,引种时最好从正规的良种场引种。 目前团头鲂浦江1号从苗种繁殖—商品鱼养殖—疾病预防—上市等养殖技术均已基本成熟。另外,团头鲂浦江1号的饲料选择、投喂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目前市场销售的配合颗粒饲料可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养殖要点:
1、池塘单养
(1)放养前准备:商品鱼养殖池面积3~6亩,水深 1.5~2.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进、排水方便,并各池独立。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周,根据池塘肥瘦适当使用有机肥。池塘注水1米深,准备好增氧设备。
(2)放养时间:鱼种以冬季或早春放养为主,选择晴好的天气进行。
(3)放养密度:鱼种体重宜控制在75~100克/尾。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放养800~1 200尾,塘中可搭养鲢、鳙等鱼,但不宜搭养鲤、罗非鱼等底层杂食性鱼类。搭养鱼的比例不要超过放养总数的20%。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浴10~15分钟。
(4)饲养管理:池塘养鱼要达到高产、稳产、高效和低消耗,抓好池塘养殖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关键。
①投饵管理:采用搭食台投喂,每亩搭面积2米2左右的食台1~2个。每天投喂1~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遇天气异常或鱼有浮头现象时,应推迟或停食。根据鱼种规格、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饲量以控制在投饲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一般为鱼体重的3%~8%。同时,投喂足量浮萍(紫背浮萍)。
②水质控制:按照前期肥水、中期适度肥水、后期清水的原则,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加强巡塘,观察水色和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水质的溶氧、pH、氨氮等指标,严防缺氧浮头,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注新水(或换水),调节水质肥度和透明度,一般每月可注水(或换水)1~2次,并用20~30毫克/升的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使池水pH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一般情况到年底起捕时,每尾规格可达750克左右。
2.网围高效生态养殖
网围设置选择无污染的水体,底质较硬,水体有一定流速,远离航道。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双层围网,内外层相距2.5米,网围面积不少于20亩。放养前,选择晴好天气,用拖网清除野杂鱼。亩放养规格250~300克/尾鱼种600~800尾,规格250~300克/尾异育鲫鱼种600~800尾,少量规格50~100克/尾鲢、鳙鱼种。
武昌鱼“浦江1号”是我国长江中游一些湖泊中特有的品种,其体 高而侧扁,外部轮廓呈菱形。头小口端位,钝园。下颌曲度小。腹部半棱,背鳍高小于头长,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体色灰黑,体侧有数行紫色条纹。系草食性经济鱼类。以其肉味鲜嫩可口、商品个体适中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忽视团头鲂亲鱼选育,近亲交配,品种混杂,饲养环境条件差等因素,致使团头鲂养殖群体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
上海海洋大学在遗传数量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历时15年育成了国内外首例草食性鱼类良种。2000年经农业部品种审定并命名的“团头鲂浦江1号”具有生长快(生长数度)比原种提高30%、体形好(高体形、肉厚、呈珍珠黑鳞被)、纯度高(平均遗传相似度达93.5%)等三大特点。且该良种以草为主食,病害少、用药少、安全卫生,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主要特点是:1、采用系统选育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高强度选择。从鱼苗到亲鱼的四步累计选择率为0.03%-0.04%。2、选育系经雌核发育获得纯系,优良性状稳定。3、创造性地对长期选育过程中的近交危害进行评估和控制。4、全程监控和定量分析选育过程中的表型和遗传基因变化,建立了"浦江1号"特有的分子遗传标记。5、建立良种选育、推广全过程技术规范。
团头鲂浦江1号养殖模式,适于全国可控的淡水养殖水域。主要有池塘精养、围网养殖等。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并套养少量的花、白鲢,一般亩可产成鱼1200~1500公斤,亩纯效益达2000元左右。在大型天然湖泊水体中主要进行围网养殖,并搭配放养少量花白鲢。另外,提醒广大养殖户,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一般不适合进行稻田养殖。
目前团头鲂浦江1号养殖应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质管理,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的呼吸器官——腮比较小,对水体溶氧要求比较高,一般达到5毫克/升,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二是引种,引种时最好从正规的良种场引种。 目前团头鲂浦江1号从苗种繁殖—商品鱼养殖—疾病预防—上市等养殖技术均已基本成熟。另外,团头鲂浦江1号的饲料选择、投喂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目前市场销售的配合颗粒饲料可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养殖要点:
1、池塘单养
(1)放养前准备:商品鱼养殖池面积3~6亩,水深 1.5~2.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为好。进、排水方便,并各池独立。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周,根据池塘肥瘦适当使用有机肥。池塘注水1米深,准备好增氧设备。
(2)放养时间:鱼种以冬季或早春放养为主,选择晴好的天气进行。
(3)放养密度:鱼种体重宜控制在75~100克/尾。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放养800~1 200尾,塘中可搭养鲢、鳙等鱼,但不宜搭养鲤、罗非鱼等底层杂食性鱼类。搭养鱼的比例不要超过放养总数的20%。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浴10~15分钟。
(4)饲养管理:池塘养鱼要达到高产、稳产、高效和低消耗,抓好池塘养殖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关键。
①投饵管理:采用搭食台投喂,每亩搭面积2米2左右的食台1~2个。每天投喂1~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遇天气异常或鱼有浮头现象时,应推迟或停食。根据鱼种规格、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饲量以控制在投饲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一般为鱼体重的3%~8%。同时,投喂足量浮萍(紫背浮萍)。
②水质控制:按照前期肥水、中期适度肥水、后期清水的原则,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加强巡塘,观察水色和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水质的溶氧、pH、氨氮等指标,严防缺氧浮头,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注新水(或换水),调节水质肥度和透明度,一般每月可注水(或换水)1~2次,并用20~30毫克/升的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使池水pH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一般情况到年底起捕时,每尾规格可达750克左右。
2.网围高效生态养殖
网围设置选择无污染的水体,底质较硬,水体有一定流速,远离航道。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双层围网,内外层相距2.5米,网围面积不少于20亩。放养前,选择晴好天气,用拖网清除野杂鱼。亩放养规格250~300克/尾鱼种600~800尾,规格250~300克/尾异育鲫鱼种600~800尾,少量规格50~100克/尾鲢、鳙鱼种。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