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钳鱼)以及鮰科鱼类肠道败血症及其防控方法

发表时间:2020/09/30 20:57:41  浏览次数:388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斑点叉尾鮰,该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又称沟鲶,但不是现在四川地区说的"沟鲶"(四川指称的沟鲶是一种杂交小鲶鱼),因斑点叉尾鮰这个称呼有点拗口,民间便将斑点叉尾鮰俗称为钳鱼,称呼钳鱼是因为叉尾鮰的尾鳍大而形如钳子之故。

斑点叉尾鮰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叉尾鮰鱼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 现今出现近亲繁育严重,导致难治病疫频发,是目前最难的一个事情,阻碍了斑点叉尾鮰的普及推广,目前当数斑点叉尾鮰肠道(型)败血症最为顽固暴发和流行,被列为三类动物疫病,需特意慎之。本文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如下,仅供参考!

[患病斑点病叉尾鮰体表形成出血性溃疡灶(仿T.E.Schwedler)]

1.病原

斑点叉尾鮰类肠道(型)败血症病原体是鮰爱德华氏菌,菌体周身鞭毛,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鮰爱德华菌可以感染很多鮰科鱼类,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白叉尾鮰,短棘鮰,云斑鮰等鱼种。在25℃时能运动,但在37℃时则不能运动。本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血琼脂平板上,30℃培养48小时 后,才形成直径为2毫米的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患病斑点叉尾鮰下颌、腹部明显出血)(汪开毓)

2.流行情况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流行季节为5~6月和9~10月,流行水温为24~28℃。该病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大面积爆发,该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感染鱼体:一是经消化道感染;二是由体外感染神经系统引起炎症。

(患病鱼腹腔内含有带血的腹水)(汪开毓)

3.临床症状

病原体经鱼体消化道感染后侵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内脏器官,引起各组织器官充血、出血、炎症、变性坏死和溃疡。患病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毫米~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螺旋游动,继而死亡。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鮰类肠道败血症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主要有“头盖穿孔型”和“肠道败血型”两种经典类型

(下颌针状充血,鱼鳍基部充血)

(患病斑点叉尾鮰头顶部皮肤溃烂)(汪开毓)

(患病斑点叉尾鮰头顶部皮肤、颅骨溃烂)(汪开毓)

①头盖穿孔型,又称为慢性型。

慢性型:感染途径为神经系统,病程长。引起慢性脑膜炎,感染迅速经脑膜到颅骨,最后到皮肤,使皮肤溃烂,最后在头部形成一个溃疡性的病灶。

主要表现为“头穿孔”,鮰爱德华病菌最初感染部位是鼻根的嗅觉囊,再经嗅觉器官移行到脑,在脑部形成肉芽肿性炎症。病鱼精神萎靡,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后期头部两眼之间溃烂形成一深孔,裸露出整个脑组织,形成似“马鞍”状的病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中心形成溃疡,表现为“头盖穿孔型”病症。

(患病鱼发生出血性肠炎,肠道充血、出血,肠腔内充满带血的炎性渗出物)(汪开毓)

(患病鱼胆囊扩张、囊壁变薄,囊内充满带血胆汁)(汪开毓)

②肠道败血型,又称为急性型。

急性型: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发病急,死亡高,病鱼腹部膨大,体表、肌肉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腹腔积水,肝、脾、肾肿大、出血,胃、肠道扩张,充血、出血,积液。

(肠道充血流脓,出现炎症)

此型最为常见,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病菌可穿过肠黏膜,使病鱼全身性水肿贫血和眼球突出是常见的症状。病鱼停止摄食,游动缓慢,离群独游,或头朝上悬挂水中;体表出现褪色斑,病鱼或死鱼腹部肿胀膨大,体表、肌肉明显充血或出血,部分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肌肉点状出血和斑点出血,有淤血,鳃盖、腹部、下颌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

(病鱼眼球突出)

(体表皮下出血点,鳍基充血)

解剖可见:腹腔有带血腹水含血清亮的液体,流出的腹水不易凝固,肝、脾、胆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出血,胃、肠道扩张,肝脏有淤血斑,脾、肾呈紫黑色,肠壁严重充血,内无食物,肠道充气或者充满黄色黏液,有时还伴随有套肠出现。

(肠道套叠)

(患病斑点病叉尾鮰体表出现大量的小溃疡灶)(陈辉)

4.诊断方法

确诊时需要对从靶组织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菌进行鉴定,并结合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在苗种阶段,斑点叉尾鮰病毒病可能与本病混淆,可通过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和血清学诊断进行区别

(病鱼腹部肿胀膨大)

5.预防措施

1.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温稳定,避免剧烈操作,投喂优质饲料等可预防鮰类肠道败血症发生。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维生素C等可以增强鮰鱼对鮰类肠道败血症的抵抗力。在发病期间适当减少饲料投喂也能明显降低鮰类肠道败血症的发病率。

2.在疾病流行季节,在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鱼腥草等,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将植物药物粉碎至60目~80目,按照每公斤鱼体0.5克~0.8克的剂量称取药物,开水浸泡20分钟~30分钟后,拌饲料投喂。

3.10%聚维酮碘溶液0.5~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15天1次。

4.免疫预防效果显著。在投放鱼苗或鱼种前,使用灭活疫苗浸泡或口服免疫预防鮰类肠道败血症效果显著。

5.春季至初秋,池塘水体要定期(15天)使用一次0.3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交叉使用生石灰每亩20-30斤全池泼洒消毒。

(病鱼眼球突出)

6.治疗方法

以内服药物为主,须连续5-8天疗程治疗

1.内服:抗生素药物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时(任选一种即可),每公斤鱼体重0.1克,拌饲料投喂,连服3天~4天即可。

2.内服:氟苯尼考,每公斤鱼体重0.0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4天即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要交叉用药或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用药。

3.内服:三黄散。每公斤鱼在饲料中加入2克大黄、0.8克黄芩、1.2克黄柏,另加100毫克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5天~7天。

4.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0.3~0.5克/立方米,或者二氧化氯、溴氯海因0.1~0.2克/立方米。有一定治疗效果。

5.施投改良菌剂,改良池塘底质和水体。

6.市售败血症的专治药物。

7.建议使用新型渔药

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用药大多无治的困境,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方设法去破防,作者建议推荐如下的一些(新型)药品用于该病的防治,因为属于新药其病菌尚未产生抗药性,用这些新品药物和上述药物联合施治,力争有好的药效,仅供借鉴参考。

(1)蛋氨酸碘

用氨基酸作为络合剂的蛋氨酸碘,作为一个新型药品,杀菌力广谱,有杀病毒的效力,并且没有药残。我们平常说的聚维酮碘的载体是聚维酮,而蛋氨酸碘的载体是蛋氨酸,用蛋氨酸碘的效果比我们平时用的聚维酮碘好,但药价高些。

(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蛋氨酸碘稳定性好,渗透性强,几乎没有刺激性。蛋氨酸碘和聚维酮碘一样,可以和很多甚至是所有消毒药物配合使用,更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于水生动物的出血、烂鳃、腹水、肠炎、疥疮、腐皮、赤鳍、溃烂、烂尾、烂嘴、赤皮、打印、脱粘等疾病。

(2)头孢类药物

头孢类药物,其主要成份头孢噻呋是第三代动物专用头孢菌素,国家二类兽药,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包括B-内酰胺霉菌株均有强效。主要通过阻断黏膜肽链的交叉链接,破坏细胞壁,杀灭细菌,体内血药浓度可持续72小时,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杀菌力最强的药物之一。

(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头孢类药物可以用于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烂尾病、弧菌病、爱德华菌病、细菌性败血症,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3)纳米银类药物

纳米银类药物,可以迅速深入透析感染组织抑菌消炎,快速修复创伤组织,促进细胞再生,具有高效、无毒、无副作用、无腐蚀性、无残留、使用安全等特点。

(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纳米银具有超强渗透性,强大的抑制细菌(诺卡、杆菌类、肠炎类等)、病毒(虹彩病毒、出血病、白斑病、各类杆状病毒、传染性组织坏死病毒等)、真菌、弧菌、疱疹等功能,彻底清除水体常见的弧菌、真菌、霉菌、顽固耐药菌。

上述药物,很多厂家都有生产均可采用,加上前述药物和一些专门复方组合药物,综合施治疗程后有一些治疗效果。

(云斑鮰)

以上防控措施均适用于斑点叉尾鮰,云斑鮰等鮰科鱼类因鮰爱德华氏菌引发的(败血)病类。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水产品##鱼病##水产人##鱼病诊断#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