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发表时间:2021/09/08 18:49:55  来源:京水野  浏览次数:452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唐冠螺是腹足纲、玉黍螺目、冠螺科、唐冠螺属动物。长可达41厘米,高可达30厘米,壳体厚重,是大型海螺。壳面颜色从灰白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形状像唐朝的冠帽,因此得名。唐冠螺形状独特而美丽,是最具观赏价值的贝类之一,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唐冠螺|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一、美丽的唐冠螺

尽管唐冠螺并没有其他的亚种分化,但是冠螺科却是一个大族,目前所知整个冠螺科家族还有一百五十余种。冠螺科通常螺塔低,体层丰满,表面一般有结节,外唇较厚,螺轴也常增厚,雌螺个体更大。

冠螺科冠螺种类很多,最惹眼应该是唐冠螺和万宝螺。唐冠螺个体大,形状独特而美丽,体层丰满大气。肩部一般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外唇内缘有齿,盾面颜色一般为桔黄色,观赏性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仅如此,唐冠螺还与万宝螺、凤尾螺和鹦鹉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而闻名于世,比较珍贵,同时也是各大展会上经常出镜的贝类之一[1]。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唐冠螺外形|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二、唐冠螺的生活习性

唐冠螺适宜生存在印太暖水海域,分布在东非沿岸和一些岛屿如夏威夷群岛、加罗林群岛、萨摩阿群岛、日本南部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的西沙群岛,东南部的台湾等。

唐冠螺常栖息在浅海,低潮线水深30米内的区域,活动区一般会有碎珊瑚底质。唐冠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类,由名字就可知道它的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贝壳是螺旋形的。腹足类一般头部比较发达,上面生有口、眼及触角等器官。足是块状的,足部的肌肉比较发达,有宽广的面,擅长在表面爬行。唐冠螺外表好看,看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它是肉食性动物。唐冠螺是夜猫子,白天身体躲在沙子中,只有背部露出来,晚上会出来活动,主要捕食行动缓慢的海胆等棘皮动物,也会捕食一些浮游生物。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南沙珊瑚礁的唐冠螺|文献[2]

三、唐冠螺的应用价值

长棘海星臭名昭著,它是海洋里一种体型庞大、破坏性极强的生物。美丽的珊瑚最怕遇到它们,珊瑚是长棘海星的美味佳肴。长棘海星会在珊瑚群大块朵颐,造成大量珊瑚死亡,因此它是名副其实的“珊瑚杀手”。研究发现长棘海星已经对西太平洋珊瑚礁和澳洲大堡礁的珊瑚群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我国南海长棘海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珊瑚群落也遭到严重的威胁。为清除长棘海星,人类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潜水捕获,毒针刺杀等,但面对不断增加的长棘海星这些方法实施难度大且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法螺和唐冠螺能捕食长棘海星,既安全有效又不会为海洋留下其它隐患,因此它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和中国受到严格的保护。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珊瑚杀手——长棘海星|文献[3]

唐冠螺外形优美,有发明利用唐冠螺的外壳形状制作螺壳音箱,螺壳独特的结构可以解决封闭式音箱声音发闷,不空旷的问题。可以用其他材料仿制唐冠螺的形状制成音响等物品,既美观又实用。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唐冠螺的螺壳音箱外观|文献[4]

海螺壳体的负荷能力高,还兼具减粘、脱附、降阻的特点,壳体体积较大且辨识度高,壳体曲面曲率变化均匀,曲率半径适中,作为大豆种子包衣机搅拌叶片的仿生对象,可大大增加搅拌叶片表面和农作物种子接触的几率,增加种子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摩擦和粘附包衣剂的概率,提高种子颗粒搅拌的附着性和均匀性,种子包衣过程的合格率进而提高。同时,由于曲面壳体的独特结构及搅拌叶片的柔性搅拌作用下,种子包衣的破碎率也会降低,包衣质量会提高。唐冠螺体螺层膨大,体层丰满,面特征接近曲线特征,且壳体曲率变化较为均匀,作为仿生对象效果最佳,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大名螺之唐冠螺

唐冠螺壳体结构|文献[5]

唐冠螺体型巨大,是一种非常珍贵并且稀有的海螺,肉质很鲜美,并且含有很多营养物质,外壳也非常漂亮,能够制作成工艺品。唐冠螺因为美丽的外表和诸多价值赢得了赞美也招来了灾祸。由于受其经济和观赏等价值不凡的诱惑,遭到乱采滥捕,再加上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致使近年来我国海域唐冠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我国也及时明确其为海洋濒危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加以保护。各级政府部门坚决打击相关违法行为,2016年10月31日,广西南宁市凭祥海关关员查获大量涉嫌夹藏走私进境的水生动物制品,其中唐冠螺就有1110个,违法犯罪人员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6]。

唐冠螺等濒危物种,不允许捕捉伤害和加工食用,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交易。国家海关也坚决、严厉打击唐冠螺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我们有必要多了解这个美丽的生物,抵制非法交易,共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作者:何亚鹏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