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
浅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
姜虎成,王明华,陈校辉,钟立强,边文冀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
我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2000多年前。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水产品总量在世界范围一直保持领先态势。现代水产养殖业都是以集约化管理和高密度养殖来实现最大利润的,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趋于频繁,不仅仅影响了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尤其是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不断显现,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和健康。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对虾病害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在1993年,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水产养殖病害会议上,与会的专家着重探讨了“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概念,强调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养殖病害需要通过改造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养殖生物自身健康状况来实现。
在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研究新的养殖技术、方法等等来减轻养殖环境压力,维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根据已有的论证和研究,对我国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概念和现状做简要分析,并从养殖模式、养殖品种、饲料营养和病害防治几个方面对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的实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1 水产健康养殖的概念和内涵
鉴于目前许多养殖户对健康养殖的概率还存在误区,认为在疾病发生时只要不用违禁药物、剧毒药物就是健康养殖了。殊不知健康养殖,包括从苗种到养成上市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健康、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良种,并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投喂优质饲料、用药防治疾病等技术,促进养殖品种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生产模式。
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是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的系统工程,涵盖养殖和管理各个环节所采用技术和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它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它必须是符合卫生和安全质量保证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类食用安全需求,而且养殖控制应符合养殖对象的生态学要求,对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良性、可持续的,养殖技术和管理对水域环境不构成污染和破坏,养殖品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种质特性,防止退化,养殖生产要有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健康养殖技术,针对特定的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需要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采用多科学的综合养殖和管理技术,不仅只包括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还涉及如何解决生产中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类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努力完善养殖和管理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
2 水产健康养殖现状
我国现代养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因其发展迅猛,迅速解决了我国动物食品短缺的矛盾。同时作为养殖大国,也是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的最大受害国。包括长期以来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大量良莠不齐的水产品涌上了市场。
目前,我国适合进行水产健康养殖的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比例偏低,特别是适合健康养殖的标准化池塘所占的比例低。且经过遗传改良的优良品种少,大部分是使用进口种或者原种,原种携带致病生物和有残留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养殖户一味地追求产量,养殖密度不断升高,超出了池塘、水域的承载能力,养殖矛盾日益突出。在病害发生时,大量不合格的渔药还有一些禁用药物被滥用,成为了目前我国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 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3.1 做好养殖品种选择、种质培育工作
养殖品种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的生产资料,把好种质源头的第一关口对于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至关重要。在开展水产养殖生产时,首先应因地制宜,结合生产条件和养殖环境,避免片面追求新品种养殖,做好科学的论证和评估,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合适的养殖品种,能实现养殖生态环境和资源有效利用,减少人为控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投入,从而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在养殖过程中,合适的养殖品种的科学混养,能有效减少饵料资源的浪费及其造成的水质污染,还能起到提高水域空间和资源利用率,是提高水产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养殖对象的种质问题,做到科学论证和合理引种,落实选育和种质提纯复壮等工作,夯实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选择合适品种,坚持做好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以适应不同的养殖条件和方式。尤其是在水产病害日趋严重的今天,选择好的具有抗病、抗逆性品种对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具有较强抗病、抗逆能力的养殖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率、减低养殖风险、保障经济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水域生境可能带来的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做好品种选择和种质培育工作,对健康养殖的施行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选育、杂交等传统育种手段,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应用于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相信结合传统的育种手段,水产动物抗病、抗逆品种(品系)的研究必将取得新的进展,并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2 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做好生态控制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水域的养殖压力不断加大,对有限的水资源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引起的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日益明显。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重要技术关键。当前,有的养殖户为了一味追求养殖产量,采用高密度、搞投喂的方法来实现短期的盈利,而过度消耗养殖水域的自然生产力,同时多余的饵料和排泄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合理的养殖模式,既要充分开发养殖水域的生产力,还需考虑环境污染和社会效益;针对不同养殖条件和水体,做好养殖容量和环境承受力的调查评估,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合理的养殖模式,包括养殖品种搭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投入产出水平及和其他生产方式的结合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水域生态环境,选择搭配合理的养殖品种,根据水域空间选择适合的放养方式,依据水域的承载量控制适度的放养密度,均衡经济效益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控制适中投入产出水平,结合当地的消费市场和饮食文化,与种植业、畜禽业实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的物质浪费和能源流失,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最佳获益。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水域环境,制定科学的养殖模式,还应该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的平衡,合理的生态控制和能改善水域的水质条件,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修复能力,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增加养殖收益。但在养殖过程中,往往由于为了盲目追求短期的生产收益,部分养殖户采用高密度投放,高强度投喂,过度开发利用水域的物质资源,在短期内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对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在确定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同时,要做好生态控制,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投放水质改良剂、应用水处理技术等有效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态控制效果。一方面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物质资源基础,减少养殖被害的发生,减少外源物质投入,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养殖对生境的影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因此,根据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养殖模式,实施科学的生态控制,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
3.3 开发绿色高效饲料,应用科学投喂技术
饲料质量安全和营养平衡是动物健康的基础。饲料是养殖对象的营养基础,是养殖生产中重要投入,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生产实践中,尤其是集约化、工厂化程度不断加大,养殖鱼类的饵料来源主要依靠加工饲料,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水产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国际市场上饲料原料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受鱼粉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资源有限的影响,鱼粉替代品被大量使用,直接造成营养价值、转化率、适口性等方面的影响。劣质饲料的使用、不合理的投喂,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饲料的过剩和溶失现象,还带来养殖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品种品质降低等问题。在人口不断增长,对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可利用水产资源不断减少的将来,开发使用绿色高效饲料是解决当前水产养殖发展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绿色高效饲料一方面要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同时符合市场需求,以保证水产动物获得良好生长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要达到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要求,以保证人类食用安全和对环境污染的要求。绿色高效饲料的开发,应依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优化配方、改善饲料加工工艺、添加无公害添加剂,从而改善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饲料溶失、稳定性和沉降速度等指标,降低对水质的影响,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当前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提出和发展,使绿色环保饲料开发研究和生产应用成为现实发展需要。
开展健康养殖,保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饲料投喂技术是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养殖对象,同一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惯,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饲喂技术。即使是相同的饲料配方,不同的投喂方式和投喂量对养殖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发展健康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投喂技术的研究和科学应用。一方面,加大对养殖品种摄食习惯和行为学的研究,应用合理的饲料加工和投喂技术,改善投饲的科学性,改善养殖对象对饵料的摄食适应,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多余饲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探索应用计算机纳米技术先进的技术,开发科学合理的先进投喂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淘汰不合理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促进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持续快速发展。
3.4 开展鱼病基础研究,加强病害防控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水产动物疾病的研究涉及水产动物免疫学、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以及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等诸多方面。我国在水产动物病毒学、免疫学等基础研究起步较晚,相应的基础理论较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应落后。重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的防治技术方面研究、疫苗及免疫途径的研究,无疑将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重要研究趋势。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健康养殖对养殖对象的疾病防治更为严格,传统的疾病防控技术一般依靠生产经验,通过大量的药物来实现对病害的控制,药物的不断使用一方面造成致病菌耐药性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又带来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问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水产动物健康养殖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用药,将工作重点放在“以防为主,防控结合”上。针对不同环境季节特点,根据疾病流行特点,做好常规鱼病的预判和防治,加强爆发性鱼病发生的评估和预警,通过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手段来达到改良水质和增强鱼体自身免疫的目的;通过应用渔用疫苗,使鱼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投喂针对性强、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的鱼药,以达到对鱼病的控制并较少鱼药带来副作用的目的,如高效的生物鱼药、天然中草药是较理想的选择。
4 展望
水产健康养殖的推进需要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协同参与。在日常管理方面,规范养殖生产操作,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不仅要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技能,做到诚信经营,还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相关质检队伍的建设,加强质量监督和认证标准管理,引导消费者合理、安全消费。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