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蓝藻
发表时间:2021/08/16 17:51:07 来源:大同不凡生物 浏览次数:165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蓝藻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细胞中央,形成核区,也叫中央质。核区周围的细胞质通常称周质或色素质,光合色素集中分布在这里。且只有光合片层,没有载色体等膜细胞器。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类胡萝素、藻蓝素、藻红素。蓝藻多呈蓝绿色,也有少数为红色。周质中有气泡,充满气体,与其浮游生活相适应。蓝藻细胞中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等。蓝藻细胞均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粘肽(肽聚糖,可被溶菌嗨溶解)。绝大多数蓝藻的壁外均有胶质鞘,蓝藻也叫粘藻。无鞭毛,但有些丝状体类型能滑行或摆动,如藻属。
蓝藻的生物学特点
1、极喜强光高温
蓝藻营养类型为光能无机自养型,与光合细菌相同,其运转所需的化学能来源于光能,可以直接利用空气里的CO2(类囊体)和N2(异形胞或其他途径)。蓝藻水华多发生在水温25℃以上且晴天较多的季节。
2、喜低盐
湛江徐闻新寮、和安地区近海池塘,投苗盐度多在10‰-15‰,常见蓝藻种为鱼腥藻、拟鱼腥藻和席藻。北海合浦西场地区,近北部湾水域,盐度多在10‰以下,常见蓝藻种为微囊藻、鱼腥藻、拟鱼腥藻。其他种类如平裂藻、颤藻、蓝纤维藻、螺旋藻等淡水区也可见,但极少发现形成优势种。底泥检测常见颤藻等大型底栖蓝藻,但未发现可导致水体形成蓝藻水华。盐度在15‰以上的区域,蓝藻水华极少发生。
3、低总碱度水体更易繁殖
当总碱度低于20时,由于碳(主要是CO32-、HCO3-)供应不足,大部分藻类难以生长。此时,可以自身固碳固氮的蓝藻失去对手,更易形成优势种群。
4、喜静水
常见发生水华种类的蓝藻,需要依靠伪空泡控制在水体中的悬浮位置,以更好的吸收利用光线,而水流较大的水体,对蓝藻的悬浮造成较大干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均不利于蓝藻繁殖,失去对悬浮位置的自主控制,蓝藻难以正常生长繁殖。
5、喜多磷水体
磷是蓝藻生长的第一位限制性营养元素,磷富集的富营养化水体更易暴发蓝藻。
蓝藻的危害
1、引发气泡病损伤虾体。蓝藻光合作用强,蓝藻为主的水体pH值一般大于9.0,溶氧极易过饱和,进而造成养殖动物发生气泡病。发生气泡病的养殖动物易感染细菌或病毒造成更大的损失。
2、引发缺氧。养殖后期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集中在水体表面,阻挡空气和水体的气体交换,极易造成夜晚底部缺氧或发臭,造成养殖动物慢料和慢大。蓝藻一旦大量死亡,水体会严重缺氧。
3、长期摄食会造成养殖动物藻毒素富集,诱发肠道疾病等危害健康。此外,蓝藻水体发生倒藻时,藻类集中释放大量藻毒素也会造成养殖动物急性中毒。死亡藻类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会导致养殖动物缺氧。
蓝藻的生物学特点
1、极喜强光高温
蓝藻营养类型为光能无机自养型,与光合细菌相同,其运转所需的化学能来源于光能,可以直接利用空气里的CO2(类囊体)和N2(异形胞或其他途径)。蓝藻水华多发生在水温25℃以上且晴天较多的季节。
2、喜低盐
湛江徐闻新寮、和安地区近海池塘,投苗盐度多在10‰-15‰,常见蓝藻种为鱼腥藻、拟鱼腥藻和席藻。北海合浦西场地区,近北部湾水域,盐度多在10‰以下,常见蓝藻种为微囊藻、鱼腥藻、拟鱼腥藻。其他种类如平裂藻、颤藻、蓝纤维藻、螺旋藻等淡水区也可见,但极少发现形成优势种。底泥检测常见颤藻等大型底栖蓝藻,但未发现可导致水体形成蓝藻水华。盐度在15‰以上的区域,蓝藻水华极少发生。
3、低总碱度水体更易繁殖
当总碱度低于20时,由于碳(主要是CO32-、HCO3-)供应不足,大部分藻类难以生长。此时,可以自身固碳固氮的蓝藻失去对手,更易形成优势种群。
4、喜静水
常见发生水华种类的蓝藻,需要依靠伪空泡控制在水体中的悬浮位置,以更好的吸收利用光线,而水流较大的水体,对蓝藻的悬浮造成较大干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均不利于蓝藻繁殖,失去对悬浮位置的自主控制,蓝藻难以正常生长繁殖。
5、喜多磷水体
磷是蓝藻生长的第一位限制性营养元素,磷富集的富营养化水体更易暴发蓝藻。
蓝藻的危害
1、引发气泡病损伤虾体。蓝藻光合作用强,蓝藻为主的水体pH值一般大于9.0,溶氧极易过饱和,进而造成养殖动物发生气泡病。发生气泡病的养殖动物易感染细菌或病毒造成更大的损失。
2、引发缺氧。养殖后期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集中在水体表面,阻挡空气和水体的气体交换,极易造成夜晚底部缺氧或发臭,造成养殖动物慢料和慢大。蓝藻一旦大量死亡,水体会严重缺氧。
3、长期摄食会造成养殖动物藻毒素富集,诱发肠道疾病等危害健康。此外,蓝藻水体发生倒藻时,藻类集中释放大量藻毒素也会造成养殖动物急性中毒。死亡藻类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会导致养殖动物缺氧。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2]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