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排污技术应用于草鱼精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07 13:15:02  来源:中国水产2021年第10期  作者:汪明雨 胡金春 等  浏览次数:149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草鱼是广泛养殖的大宗淡水品种,部分淡水草鱼精养池塘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会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严重,致使鱼病频发,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成本,给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带来严峻考验。底排污技术为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池,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以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为探究底排污设施在草鱼精养池塘的实际使用效果,本团队开展了底排污技术草鱼池塘精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一)池塘条件

试验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浙江龙和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进行。1号试验塘和2号对照塘面积均为2hm 2 ,池塘平整,平均水深2.8m,水温20℃~28℃,增氧设备均配备充足。其中1号试验塘于2016年~2017年进行底排污工程改造,在池塘的上风口、投饲区边缘5m~10m处、池塘的低洼处建设5个直径10m,深度1m的圆型集污池,每个集污池底建设一个0.4m×0.4m的锅底型集污口。池塘边配备一个4m(长)×2m(宽)×3m(深)的集污井。集污管道及水位控制管选用直径200mmPVC管,集污管道延伸至集污井,连接90°弯头与集污井底面平齐。集污井底部设置3kW·h~4kW·h排污泵1台,并连接至排污管,通向3级净化池。附属设施中,采用不锈钢材质,网目大小根据养殖鱼类品种及规格而定,井盖采用圆条钢筋,防护栏为不锈钢材质。详见图1。

防逃网

表1 池塘草鱼苗种放养情况表

表2 草鱼饲养情况表

表3 试验池塘产量及产值情况表

(二)鱼种放养及规格

试验于2020年4月下旬分别在1号试验塘和2号对照塘投放相同数量的草鱼、鲢、鳙,其中投放草鱼10万尾,规格50g/尾;鲢3000尾,规格250g/尾;鳙1800尾,规格150g/尾。该批次草鱼于9月底抬网捕捞出售,并于10月初再次投放草鱼2万尾,规格50g/尾。2021年1月,2个池塘清塘捕捞。草鱼具体放养情况详见表1。

(三)试验方法与日常管理

试验塘和对照塘均以草鱼养殖为主,适量套养鲢、鳙,采用同种规格的相同鱼种,统一放养密度和饲料,结合相同的底增氧、轮捕轮放、科学病害防控等草鱼精养技术。养殖期间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饲管理,使用粗蛋白含量30%~32%的配合饲料,4月起每日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每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1%~3%,以30min~40min摄食完为基准调节投喂量。增氧以底增氧为主,根据天气、水质情况调节开机时间和时长。1号试验塘适时开启底排污系统进行排污。养殖周期内,一般每14d进行1次底排污,夏季投料高峰期每7d进行1次底排污。排污时拔开水位控制管,打开排污泵,根据排出的污泥水情况调整排污时长,一般情况下排污3min~5min即可,夏季排污10min左右。2号对照塘则通过换水等手段进行水质控制,为了解2个池塘的水质情况,每月对各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检测指标包括pH、透明度、氨氮、总磷、DO、高锰酸盐、亚硝酸盐。同时做好养殖“三项记录”。池塘饲养情况详见表2。

二、试验结果

(一)产值产量与效益分析

1 号 试 验 塘 草 鱼 出 塘 共 计63750kg,其中2020年9月底出塘52250kg,2021年1月底出塘11500kg,鲢、鳙2021年1月清塘捕捞产量为7171kg。2号对照塘草鱼出塘共计56550kg,其中2020年9月底出塘48350kg,2021年1月底出塘8200kg,鲢、鳙2021年1月清塘捕捞产量为5825kg。出塘时草鱼均价13元/kg,鲢、鳙均价7元/kg,1号试验塘总产值878947元,平均产值439473.5元/hm 2 ,利润125373.5元/hm 2 ;2号对照塘总产值775925元,平均产值387962.5元/hm 2 ,利润81562.5元/hm 2 ,详见表3。成本支出情况详见表4。

表4 试验池塘成本情况表

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分析2个池塘水质监测数据(表5)可以得出,1号试验塘的水质明显优于2号对照塘,说明底排污技术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水体pH,特别在降低水体氨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方面效果明显,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尾水排放污染问题。

表5 试验池塘水质监测表

三、分析与讨论

(一)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对比试验得出,应用底排污后,较未应用池塘,草鱼平均产量提高3600kg/hm 2 ,鲢、鳙产量提高673kg/hm 2 ,平均产值提高51511元/hm 2 ,利润提高43811元/hm 2 。且结合成本、效益计算,当年可回收建设成本,利于大规模推广。分析试验结果可得,1号试验塘与2号对照塘养殖过程中苗种成活率分别为96.6%、88.1%,试验塘苗种成活率提高了8.5%,饲料系数分别为1.52、1.65,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7.9%,渔药使用率减少33.3%,表明底排污技术有效提升了产能空间,达到了渔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生态效益分析

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投饲,致使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氮和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比,1号试验塘在水质指标上均优于2号对照塘,其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分别下降8.8%、13.5%和16.3%,尤其总磷的改善程度很大,下降了69.6%。这表明池塘底排污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收集并处理残饵、粪便等污染物,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底质改良和水质调控集成技术,能解决传统养殖尾水外排污染问题,可有效实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生态效益良好。

(三)底排污尾水处理

底排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针对尾水处理方法进行一定改良。目前项目试验点已建成使用底排污系统3年多,建设成本当年收回。该系统使用周期长,投资回报率高。经过生产实践,试验点创新了“深挖塘、底排污、固液分离、湿地净化、鱼菜共生、节水循环与水泥防渗、泥水分离”的生态尾水处理模式,运用水生植物净化(如种植空心菜、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建设人工湿地等)、物理净化(增加过滤网、活性炭)等方式进行养殖水质改良。同时,水质净化时产生的污泥经过二级沉淀、曝气、絮凝、水生植物净化,可晒干打包成有机肥用于苗木、花卉种植。经净化后的养殖尾水可重新抽回池塘作为养殖用水,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