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体常见理化指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12/21 10:33:34  浏览次数:511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养鱼先养水”,养殖水环境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优良水质环境可以促进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必要条件。养殖水体保持充足的溶氧量,适宜的酸碱度及较低水平的氨氮、亚硝酸盐,方能确保水生动物正常繁殖生长。

目前我国水产集约化养殖过程,多采用投喂高蛋白质饲料促进动物生长,但未能完全利用的含氮物质给养殖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部门主要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再以《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进行补充,选择包括淡水、海水指标共29项对渔业用水进行监测评价。

溶氧、pH、氨氮、亚硝盐等是养殖水质中日常可监控的重要指标,同时监测尾水中总磷(淡水)、活性磷酸盐(海水)、高锰酸盐指数(淡水)、化学需氧量(海水)、重金属(铜、锌)、硫化氢等指标也可以反映养殖生产与环境友好程度,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关注。

溶解氧

溶氧与水生动物生长密切相关。水体中溶氧高,可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害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低氧状态下鱼虾呼吸受阻,减少进食、停止生长,消耗自身的能量;当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养殖水体溶氧量要求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养殖鱼虾溶氧要求在4mg/L以上。

溶氧偏低采取措施:

①换水;

②增氧(开启增氧机或者使用液氧、化学增氧剂等);

③解毒改底,培育适宜藻类。

pH值

pH值反映养殖水质稳定状况的重要指标。pH过高,养殖水体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难溶的磷酸三钙,导致水体营养和能量循环减缓,且水中产生对生物有毒害的氨(NH3);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水中微生物活动,有机物不易分解。养殖鱼虾最适宜pH值为7.0~8.5。

pH偏低处理措施:

①排掉养殖池中老水,注入新水,反复2-3次;

②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

③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

④加速培养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及时控制蓝藻,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

⑤充分增氧,控制生成还原型物质。

pH过高处理措施:

①养殖池注入新水;

②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调节,通常以1.5~2.5g/m3全池泼洒;

③全池泼洒明矾,通常每亩用量0.5-1kg;

④用稀盐酸或醋酸少量多次泼洒;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释后全池泼洒;

⑤多施有机肥,以调碱。

氨氮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有危害,干扰生物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鳃组织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摄食降低,生长减慢,引起中毒死亡。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适宜控制在0.5mg/L以下。

氨氮偏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①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氮的库容量,肥水时控制有机肥用量;

②保持合理放养密度;

③选择消化率高的饲料,科学投喂;

④经常开动增氧机;

⑤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质,降解有机物;

⑥定期监测水中氨氮指标,及早预防处理;

⑦有条件的及时清理养殖底层污垢和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

⑧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加快水体能量和物质循环。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

亚硝酸盐

养殖中后期,生物量增大,养殖池内氨的库存量增加,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量升高。氨含量越高,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温越低则亚硝酸盐水平越高。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通过生物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危害养殖生物。不同的养殖品种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差异较大,一般要求含量控制在0.1mg/L以下。

亚硝酸盐过高采取措施: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

②使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酸聚合物等配成的水质吸附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快亚硝酸盐分解转化;

④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⑤消毒杀灭厌氧菌后,并用沸石粉进行吸附;

⑥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重金属(铜、锌)

在养殖水体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养殖水源水的工农业污染,重金属超标会加重水产养殖动物肝脏的负担,严重时造成养殖动物的死亡。一旦水体中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就会通过与水体交换的鳃或者通过饵料进入水生动物体内蓄积,对水生动物造成危害。渔业水质对其要求含量铜要低于0.01mg/L,锌要低于0.1mg/L。

重金属超标采取措施:

①使用EDTA二钠螯合重金属离子并与之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使重金属离子在水中去除;

②使用硫代硫酸钠去除重金属离子;

③外泼有机酸类产品,降低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

④物理吸附法,使用沸石粉和活性炭进行吸附;

⑤生物处理法,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

硫化氢

引起水生动物中毒。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池底中残饵和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厌氧分解。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是酸性条件下的非离子态硫化氢进入水生动物血液之后能与水生动物血红蛋白中的铁结合,降低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导致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变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困难,易患病,甚至造成中毒死亡。一般认为养殖水体中的非离子态硫化氢含量不应高于0.1mg/L,育苗水体不应高于0.05mg/L,最好不检出。

硫化氢中毒的判断依据:

①鱼鳃呈黑褐色,腮盖紧闭、血液呈巧克力色;

②常在水表层游动;

③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非常低;

④用醋或盐酸酸化褐色血液,有硫化氢的臭鸡蛋味放出;

⑤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

硫化氢过高采取措施:

①保持池塘底部的好氧环境,让池底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充分分解;

②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光合细菌光合反应吸收硫化氢;

③使用硫酸亚铁等含铁可溶化合物,利用铁离子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沉淀物;

④避免养殖水体底质,底层水的酸化,阻止非离子态硫化氢的形成;

⑤减少水体中的硫的来源。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数,主要污染来源是饲料分解和养殖生物排泄物。淡水水域一般采用高锰酸盐指数反映化学需氧量。渔业水质对其要求含量海水养殖化学需氧量要低于3mg/L,淡水养殖高锰酸盐指数要低于6mg/L。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采取措施:

①通过沉淀过滤去除有机颗粒物;

②活性炭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③借助微生物分解溶解性有机物,如生物膜;

总磷

养殖尾水中的总磷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添加剂、饲料分解物及养殖生物的排泄产物,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活性磷酸盐),各种形式的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浮游植物在合适的氮磷比范围内且在过量提供的条件下,生长旺盛,突发增殖,破坏生态结构,引发赤潮,造成缺氧环境。合渔业水质对淡水养殖总磷含量要求低于0.2mg/L,对海水养殖活性磷酸盐含量要求低于0.03mg/L。

总磷超标采取措施:

①科学投喂,提高利用率;

②铁盐,铝盐对活性磷酸盐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③泼洒生石灰,反应沉淀,降低磷含量;

④活性炭吸附。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