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
1.氨的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
3.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干拢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在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
对水产动物产生毒性作用的是氨(NH3),而不是铵(NH4+)。铵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
NH3+H2O→NH4OH→NH4++OH-
NH3+H2O←NH4OH←NH4++OH-
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当PH值低于6.0时,水中的氨含量将是0。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
5.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控制措施有;
(1)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2)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3)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硫铵、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4)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对降低氨态氮效果显著。
6.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
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2)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
(3)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等全池泼洒。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