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

发表时间:2018/11/01 18:49:40  来源:虾谷360  浏览次数:232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越来越关注养殖池塘的底质以及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毋庸置疑,养殖池塘底质能够影响水质,将对养殖造成严重的影响。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导致底质恶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有机物的不断积累,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有机物在养殖池塘底部积累的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有机物的输入速度越快,整个养殖系统的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容易造成有机物在池塘底部的积累。而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的数量和分解者所需要的环境,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的分解速度比厌氧条件下要快得多。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溶解氧对有机物分解的影响。

在养殖当中,导致底部恶化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点:

养殖密度过大。养殖过程中,沉积到池塘底部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水生动物的残饵和粪便。过大的养殖密度,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粪便也就越多。加上投入饵料中的营养素的刺激,容易造成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死亡之后沉降到池塘底部,这些都是池塘底部有机物的来源,养殖密度越高,池塘底部有机物的输入速度越大。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精养池养殖水体过深。在池塘养殖的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自于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大多数池塘的底部,由于养殖水体的透光度的原因,养殖水体底部的光照强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可能有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养殖水体中下层,因此,养殖水体底部的溶氧主要来自于昼夜温差导致水体的密度流,将上层溶氧丰富的水体对流到底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机械提水,打破水体的热分层,促进对流。

而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养殖周期大多数时候,依靠昼夜温差产生的水体密度流,将养殖水体中上层溶氧丰富的水体对流到池塘底层,给池塘底部补充的溶氧的方式不能满足池塘底部有机物分解的需要。如果精养池塘水体的过深,受制于机械的搅水,提水的能力,不能将池塘中上层丰富的溶氧输送到池塘底部,就容易造成池塘底部的缺氧。影响池塘底部沉积的有机物的分解,造成底质恶化。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养殖机械的配置和使用不合理。很多养殖者都忽视了机械对于池塘底部的改良作用,或者认识得不是很充分,养殖池塘的机械搭配不尽合理。不能很好的运用机械改良底质的功能,促进池塘底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养殖的过程中,将增氧机械当作救护机,夜里快缺氧浮头时才开机的养殖者大有人在。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养殖水体的藻相老化。池塘养殖水体的溶氧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当藻类老化,产氧能力下降时,整个池塘中上层的溶解氧的来源就会大大缩减。通过开动增氧机械或者依靠水体上下层的密度流,将水体上层的水体对流到底层,对池塘底部补充的溶氧也会大大缩减,从而影响池塘底部有机物的分解。

消毒剂的不合理使用。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养殖系统分解者的数量,主要是异养菌。本来在养殖系统中最不缺的就是异养菌,它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只需要10分钟到30分钟。在养殖系统中,异养菌整体的数量和时间的关系是一个平缓增长的曲线,这个必须要和一个菌种接种到一个环境当中,经历调整期,对数期,平缓期和衰亡期分开来。这个曲线指的是整个养殖周期内的养殖系统的整体微生物增长曲线。

很多养殖者喜欢通过消毒来预防疾病,其实在精养池塘中,需要辩证地看待水体消毒的问题,消毒剂是可以很好地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对于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很多都是没有很显著的选择性。进行水体消毒操作的时候,整个水体中的有益菌和病原微生物,都会被消灭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分解者的数量减少,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低产养藻,高产养菌也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消毒剂的作用,疾病发生,需要使用消毒剂的时候还是需要果断使用。但是很多厂家为了促进销售,喜欢在消毒剂的包装袋的背面写,每隔10天到15天使用一次,进行预防消毒。这种提法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有机物积累与底质恶化的关系。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靠异养菌来完成的。它的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好氧分解,厌氧分解和发酵。我们就以我们饲料中大量使用的糖类的分解来举例。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残饵里面的淀粉水解之后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好氧条件下分解,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如果池塘底部的溶氧不充足,就只能进行厌氧分解和发酵。厌氧分解依次是以硝酸根离子、铁离子、锰离子、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碳为电子受体。它们被还原之后,产生了亚硝酸盐、硫化氢、亚铁、甲烷等大量的中间产物,使池塘底部的“氧债”不断增加。有机物发酵同时也是一个产酸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把有机物分解成一些简单的有机物,比如有甲酸、乙酸、乙醇等。发酵过程中的产酸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底质恶化为什么通常会偏酸。

底质恶化对养殖的危害

对水质的影响。如果不能维持底质表层的好氧环境,底泥中的有机物厌氧呼吸的那些像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中间产物就会进入底质上方的养殖水体,造成水质指标的异常。

泛底。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池塘积累了过多的未能充分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冷空气的突然来临,加上大雨,引发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导致水体的上下层强对流,底部沉积的未充分氧化分解的有机物以及中间产物跟着水体往上翻,造成养殖水体溶解氧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虾蟹缺氧和中毒死亡。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底部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恶化、缺氧的底层水及底质环境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和恶化后的底质对底栖生物的毒害作用叠加,更容易导致底栖养殖动物虾蟹患病。

如何判断底质的恶化

1、用长的竹竿,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取样,如果淤泥有酸臭发黑的现象,说明池塘存在着底质恶化。

2、巡塘的时候注意观察。池塘的水面上不断有气泡冒上来或者池塘的下风口有很多深褐色甚至是黑褐色的泡沫存在,说明池塘很可能存在着底质恶化。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3、如果池塘安装有涌浪机,开机后,在池塘的下风口闻到臭味的话,肯定是存在池塘底质恶化。在养虾蟹的过程中,有发病和死亡,这个时候也要高度怀疑池塘底质恶化的问题。

养殖池塘底质的管理

养殖间隙的管理

在养殖间隙的底质处理有以下几个办法:

1、晒塘底。晒它半个月到1个月,让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化分解。如果是那些多年不清淤或者底质恶化比较严重的池塘需要进行翻晒。空塘期,需要翻晒池底,有时甚至是翻晒5-6遍,一直到底质中没有黑泥为止。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2、利用清淤泵清淤。如果觉得翻晒池底比较费时费力,不经济,还可以利用清淤泵,冲洗塘底,将含有很多有机质的泥浆水抽出池塘,进行集中处理。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3、利用挖掘机清淤。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挖掘出来,同时清整池塘底部和池埂。

养殖期间的底质管理措施

1、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经常使用的化学类(强氧化型、表面活性剂等)、微生物分解型、吸附型。其中微生物分解型在使用时,由于底部恶化之后形成的厌氧环境以及底部有害菌已经形成优势菌群,影响了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它们的使用效果。这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微生物型的底质改良剂会和化学增氧剂一起使用的原因。

2、吸附型底质改良剂,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将水体中以及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及有害物质吸附在自己身上,然后聚集在池塘底部。未能改变有机物及厌氧分解的中间产物的化学形态。

3、底质改良剂我们使用得最多的是这种像过硫酸氢钾之类的强氧化剂以及化学颗粒增氧剂、表面活性剂等。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打通池塘底部表层的类胶质层,促进底泥与水体中间的物质交换;提高池塘底部的溶氧;利用自身强的氧化能力将底部的有机物以及将一些还原性的中间产物直接氧化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在处理底质的问题。

4、养殖过程中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只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底质问题。而导致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恶化的机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有机物不断地积累,底质可能再度恶化。要在池塘养殖系统中真正建立一个维护底质健康的的常态机制,最好是和具有底质改良能力的养殖机械配合使用。

5、使用机械进行底质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的作用将沉淀在池塘底部的厌氧层有机物搅动,让他们再次悬浮到溶氧丰富的水层中,这样就可以在分解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溶解氧,更彻底的分解。机械打破水体分层,向养殖池塘的底部输送溶氧的能力。搅动水体让池塘底部有机物再次悬浮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机械的提水深度和造成水体上下层对流的范围。

养殖池塘的底质管理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像涌浪机这种提水能力非常强的机械,必须抓住每一个晴天的中午开机,在养殖水体溶氧非常充足的时候,将底泥中的有机物悬浮到水体,氧化分解,最好不要在晚上开机,否则会加快夜间水体溶解氧的消耗。

成也底质,败也底质,底质在养殖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底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在有机物的不断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养殖间隙的晒塘,养殖期间选择合理的底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机械的方法来维护底质的健康。养殖的过程中,只有在深刻理解底质管理的原理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底质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