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质好坏的PH值管控至关重要
一般影响水质好坏有以下几种因素:
1、酸碱度(PH值)
鱼类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水体中,PH是用来记录水体的酸碱度的,PH的范围为0~14,在弱碱性水中,鱼类的生长会较好。
PH值过低(≤6.5)的酸性水体中,可造成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在酸性水中,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一般饲养鱼类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水的硬度偏低和缺乏阳光照射都有可能使水质pH偏低。
PH值过高(≥10)的碱性水体中,则可能腐蚀鱼类的鳃部组织,也会诱发鱼类烂鳃病。
2、软硬度(KH)
硬水凝墨、软水养绯、净水养白……如何维持水的平衡成了养鱼的头件大事。
水体的软硬度是指水中含钙盐和镁盐的多少,一般用KH表示。KH7以下为软水,KH7以上为硬水。
一般而言,自来水较软,井水、泉水较硬,虽然软水、硬水都可养鱼类,但水稍硬些利于鱼类生长。鱼类若突然从硬水转到软水或从软水转到硬水都会有应激反应,这也是鱼类入池前要"兑水"的原因。
3、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食物残渣、粪便、死亡的藻类等会被菌类分解成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氨氮过量严重时会造成鱼类死亡。
水质中氨氮的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鱼类最高可忍受的氨氮含量为0.5毫克/升;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硝酸盐小于30毫克/升。
4、有害细菌
水中的细菌因各地的地质结构不同所以细菌量也不同,但常见的孢子菌类和菌类大部分水中都存在。
产生绿藻的主要因素是孢子菌的死亡细菌跟水中蛋白和氨氮等结合的物质,绿藻生长的重要原因是孢子菌在强弱光合作用、温度等条件具备下才能完成。
实践证明细菌总量超过7000个/L就有轻微的异味了,数量达到10000个/L左右时水已经有臭味了。在常态下细菌的繁殖量平均每18小时繁殖增长1.3倍,细菌总量控制在每升2000个/L左右,是非常理想的环保标准值。
在以上几个因素中PH值最为让人忽略,大多数人轻视PH值的存在和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
养殖水体PH值过高,会造成鱼类碱中毒,过低也会造成生长缓慢、缺氧、发病率高等问题,所以水质PH值的管控也就至关重要了。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pH 淡水6.5-8.5,海水7.0-8.5。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鱼类碱中毒(超碱性水)的症状
① 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
②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
③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
④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若是对虾易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为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pH值低于6.5时(酸性水)的症状
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水体PH值简单调节方法
如果水体ph值大于9.0(偏碱性水),可适量使用有机酸进行处理,降低水体ph值。可以使用腐植酸钠2-4斤/亩化水泼洒,暂时性适度抑制光合作用(用量不可过多)。其它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偏酸性水),可以生石灰泼洒调节水体ph值。其它方法。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