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尾水须处理后排放,根本上防治水质问题的解析

发表时间:2020/04/02 11:28:44  浏览次数:252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这几年的环境治理,让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了禁养区,即使没有成为禁养区的,也在机械设施、饲料投放、尾水排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限制,特别是针对一些水库养殖区域,在水库显眼的位置,都树立宣传牌,对投入品进行限制。面对诸多限制,有些养殖户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的鱼塘以后还能不能养,就算是想投入资金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也驻足观望起来。

未来的水产养殖会不会在用水、尾水排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限制,政策会在什么时候出台,哪些区域会成为禁养区,都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2019年的6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从中或许可以看到未来养殖规范的发展方向。

标准修订的原则就是保护环境,对于尾水的排放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对环境不产生危害。所以在养殖用水上,有些区域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限制尾水的排放。像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些区域会成为禁养区,原有的养殖要退出,不能退出的尾水不得外排。

而对除此之外允许养殖的区域,进行两种标准的尾水排放限制。什么是尾水呢?就是养殖中或养殖结束后,从池塘排出的不再使用的养殖用水。如向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在此区域从事水产养殖,要按一级排放标准进行尾水排放。对于水产养殖区、游泳区、工业用水区、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排入该水域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执行二级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标准具体是什么内容呢?是五个项目,一是悬浮物,一级是小于等于50毫克每升,二级是小于等于100毫克每升;二是pH,这个一级和二级没有区别,6-9都可以;三是高锰酸盐指数,一级标准是小于等于15毫克每升,二级是小于等于25毫克每升;四是总磷,一级标准是小于等于0.5毫克每升,二级是小于等于1.0毫克每升;五是总氮,一级标准是小于3.0毫克每升,二级标准是小于等于5.0毫克每升。

从上面各项排放标准可以看出,倡导的方向还是水质调节。第一项的悬浮物,以及第四项的总磷和第五项的总氮,这些在养殖用水中都需要微生物的分解,未来,养殖户在用药中,需要更多的用到调水的产品,诸如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酵素类产品。以期达到养殖用水排放标准。

在《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第五项规定的就是总氮,一级排放标准是小于等于3毫克每升,而二级标准是小于等5毫克每升。这里的总氮不同于养殖用水检测中的氨氮。总氮是水体中存在的5种形式氮的总量,包括溶解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氨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态氮。而养殖用水水化学分析测定的氨氮实际上是分子氨和离子氨含量之和,数值是小于总氮的。

在平时检测中,有时发现氨氮很高,但鱼并没有出现死亡,但有时养殖户一投生石灰,鱼就出现中毒死亡。按正常的剂量,用生石灰把鱼毒死的案例每年都有发生,其原因就是大家忽视了氨氮的毒性,是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强。真正把鱼毒死的,其毒性主要来自于分子氨,而离子氨的毒性却很弱。这里就涉及到氨氮标准值的由来。

我们现在通常要求氨氮最佳值是不超过0.2毫克每升,这个值来源于89年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标准中规定了非离子氨的最高限值是0.02毫克每升,有的文献认为离子氨的毒性为分子氨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弱,所以综合下来,就以全部是离子氨计,氨氮的标准值就是低于0.2毫克每升。

关于离子氨与分子氨的毒性差异,来源于离子氨与分子氨的电离平衡,而这个平衡又受到酸碱度的影响。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氨能通过鱼体体表渗入到鱼体内,渗入的量取决于水体与生物体内的pH差异,如果任何一边的液体的pH发生变化,鱼体表面两边未电离的分子氨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平衡,分子氨总是从pH高的一边渗入到pH低的一边。当施入生石灰,碱度升高,水体中的过量的分子氨,就会从水体中渗入到鱼体内,鱼就会出现中毒。而离子氨,由于带有电荷,通常不能渗过鱼的体表,所以毒性较低。

我们在水产养殖中,想要尾水排放达标,想要鱼虾健康生活,就要知道氮的来源和去向,以便科学有效的调节水质。就来源而言,天然水中,部分细菌及一些藻类有特殊的酶系统,可以将空气中溶入的氮气转变成化合态,通过氮素循环,最终转变成我们希望的鱼肉。这是许多大型水域进行投入品限制之后,通过补充芽孢原粉、酵素和干酪乳杆菌,用活藻素调节藻相,照样实现养殖效益的原因所在。也是许多花白鲢养殖中,不可或缺,增加效益的项目。以上的固氮作用,据国外在罗非鱼养殖上的报道,要占到总氮输入的11%左右,可见其发展前景还是具有很强的开发利用价值。

对于有外来水源汇入的水域,雨水随着地表径流,会把从岩石和土壤中溶解的含氮物质汇入养殖水体,这也是氮的一种输入形式,对于河流型水库,或是途经生活集居区的河流型养殖区,我遇到的某些水域,此等形式氮的输入要占到30%,甚至更高,像此类水域,稍加利用,就可以实现花鲢、白鲢150-200斤以上的亩产量。而对于更多的氮的输入,还是人为投入。

像精养塘,投入的饲料残饵,鱼类的排泄及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养殖水体中总氮的主要来源。而养殖水体底质中沉积物中溶入的氮,对于较肥的水体也有一定的占比。像一些水库,过去允许投肥时,养殖户所投的肥会有较大一部分沉积于水库底部,通过机械和芽孢原粉、酵素和干酪乳杆菌,可以把这一部分肥效进行充分利用,且还有进一步改善环境的作用。

氮可以给池塘带来肥效,促进藻类生长,转变成花白鲢的产量,但同时也会给养殖池塘带来危害。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分子氨,池塘水化学检测的指标氨氮,就是分子氨与离子氨的总量。如何降低其危害,那就是从源头截污,减少污染水体的汇入,同时减少投料,增加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原粉、酵素和干酪乳杆菌等的补充,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精养水体中,投料越多,饲料蛋白越高,那池塘中含氮的有机物就越多,相应的经过微生物的氨化作用,释放出的氨氮也就越多。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时,氨化作用不仅生成氨氮,还会生成酸类物质。例如常年不清淤的池塘,塘底有机物沉积很厚,在缺氧状态下经微生物氨化生成的酸类,常使底质酸化,容易引发底层鱼死亡。

解决池塘氨氮的问题,重点还是保持微生物分解与投入的含氮有机物达到平衡,这就犹如产品加工与工人数量的问题。投入的含氮有机物就是需要加工的产品,而微生物则是对产品加工的工人。含氮有机物越多,相应的工人也就越多。尤其在阴雨连绵天气,饲料照常在投,而调水的芽孢、酵素却因为天气原因,担心效果或是缺氧问题,而让好多养殖户没有使用。

我们建议养殖户可以化整为零在料治局部投菌,或是在投饲料时,按整个水面五分之一的量,添加到饲料里投喂。在饲料里添加微生物,有诸多好处:一是提高消化;二是芽孢杆菌随着饲料投入到料台周围,有机质多分解更加充分;三是降低有机质分解消耗的氧气,提高鱼吃料的积极性;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养殖户,当鱼一多了之后,投喂饲料,大量的鱼集聚在料台附近,使得料台周围的溶氧迅速下降,然后就有大批的鱼在吃料后,头在那水面上一冒一冒的,许多养殖户还以为鱼有什么问题,当把芽孢原粉少量多次的在料台使用之后,这种现象很快就得到改善。

氨氮过高,对鱼虾都是有毒性的,常年的水质检测发现,氨氮极少有达到89版的用水要求。所以在考虑到许多超了一点,但不死鱼的例证,我们通常都是以超过正常值两倍才把其考虑为引发鱼病的因素之一。具体考虑到氨氮毒性时,会参考一些症状特征,如氨氮干扰鱼虾的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鳃丝粘膜层,就会降低其溶氧的吸入,故鳃丝的富氧血红细胞会减少,鳃丝呈现出暗红、发紫。当氨氮过高,容易引发鱼体表出血、内脏、肠道及胃的粘膜层的损伤,引发炎症。通常水质检测氨氮高于0.4毫克每升,每天死鱼量不大,当排除寄生虫因素,就通过调水,大多数时候就可以解决死鱼的问题。这个方法我已反复多次使用,大家不妨去验证。

降解氨氮,芽孢原粉无疑是最好的产品,在确保产品菌数含量足够的情况下,水深一米的水体50克就已足够。另外考虑到芽孢杆菌是耗氧的,且对营养有诸多要求,所以当菌数量足够的情况下,我是不建议养殖户浸泡的,外泼时加点红糖一起泼是可以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芽孢的清水与廋水的问题,任何事都正反两方面,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如果有机质多,为了迅速降解,可以适当加量,但如果有机质不是特别多,也去加量使用,就没有必要。并且过量的添加就会发现水的透明度增大了许多,有人就片面的认为芽孢杆菌廋水。最近我们参加入了几个环保水质提升工程项目,为了达到甲方对水质的要求,我们就是通过加大芽孢原粉与酵素的使用剂量,在一定时间段内就得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认识到这一特点,那平时少量多次的添加,其实芽孢就是在肥水,肥水与廋水,全在剂量之间。

当氨氮过高时,如果有死鱼发生,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理,可以用物理沉淀的办法快速处理,如:常用的有沸石粉、硫代硫酸钠、活性碳等,如果要效果更好,那就用复配制剂(水体解毒护水宝)。同时加注新水,通过稀释氨氮的浓度,也有降低氨氮毒性的作用。其次保持养殖水体中足够的溶氧,保持水体中的溶氧不低于4.5毫克每升,有助于氮素循环的顺利进行,氨氮的降低。最后经常改底,特别是用生物菌种酵素改底,和用活藻素培养水体中的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都是有效降低氨氮的途径之一。

养鱼界有一句话,叫养鱼先养水,水好,鱼就好。这里的水好,主要就是指水里的亚硝酸盐、氨氮不超标,同时酸碱度、硬度适宜,溶氧充足。而亚硝酸盐、氨氮则是这重中之重的指标,亚硝酸盐是氨氮的下一级产物,一个池塘,在氮素循环中,往往受阻在某一环节,要么氨氮超标,要么亚硝酸盐超标,极少有两者同时都很高的。如果两者同时超标很多,那则说明水质已经极差了。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作,以及生活污水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时我去检测池塘的外来水源时,发现水源地的水质就已经氨氮或是亚硝酸盐超标。像这样的水体,好多鱼类在自然环境下,都不能实现自然繁育。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一到冬天就可以到水田里捞鱼,随便一网兜下去,各种小鱼小虾多的是。可现在却很少能见到这些鱼虾的踪迹。正是由于水质受到了污染,鱼产卵繁殖的环境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大量野生状态下的鱼虾减少了。

具体到亚硝酸盐中,1998年,柯清水就发现在低浓度下都会引起鱼虾的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被视为鱼虾患病的根源。1999年,吴中华等根据对中国对虾的研究推测,环境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对虾体内的酚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下降,使对虾体内自由基过氧化物增多,抵抗力下下降。尤其连绵阴雨后,由于光合作用减弱,藻类产氧不足,常使塘底溶氧低于2毫克每升,就会对亚硝酸盐的硝化反应造成抑制。许多鱼塘 在雨季后常疾病多发,一检测水质,大多数都会亚硝酸盐超标,就属于这种情况。检查时,我们常发现鱼体的内脏器官容易发生炎症,易发生内脏及体表出血现象,还同时伴有鳃丝棍棒化,鳃丝末端出现火柴头样肿胀,严重时都分不清鳃丝结构,出现粘连。

对于亚硝酸盐过高的池塘,饵料系数也会升高。一方面当鱼的鳃丝出现炎症和粘连时,会减少水中溶氧通过鳃小片的交换进入血液,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进入血液,会把血液中的载氧的血红蛋白(虾是血蓝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载氧能力,由于鱼虾机体内部溶氧不足,就会影响到肠胃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到鱼虾生长。

亚硝酸盐来源于氮素循环的两个方面

一是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当生成的氨氮转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却不能顺利的转变成下一级产物硝酸盐。

二是由硝酸盐还原产生,据最新的研究结论,亚硝酸盐是由亚硝还原酶作用产生的,酶的活性随水温升高而活性增强。当达到某一临界温度,在鱼体内就会使血液内的血红蛋白,在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亚铁血红蛋白从而引发病理性出血。

过去许多公司都是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来降亚硝酸盐,发现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就是不论是硝化还是反硝化反应,都是化能自养的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在分解的过程中长达20小时才能繁殖一代,所以见效特别慢。且硝化反应还需要溶氧充足。而反硝化菌则要在缺氧情况下分解,同时还有可能把原有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出现不降反升的结果。故市场上推广了许多年,用硝化菌和反硝化功降亚硝酸盐的产品越来越少。

而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利用一些氧化剂,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如片片氯、二氧化氯等;还有就是用一些还原剂,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回到空气中,像工业上降亚硝酸盐就是在酸性情况下,加热到100摄氏度,加上铸铁屑的方法来降亚硝酸盐,但在水产上也有一些厂家在使用类似的产品。但这些产品都同样具有反弹性,一般持续的时间大多不会超过十来天。通常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微物制剂如芽孢原粉、酵素和干酪乳杆菌等,在平时去分解有机质,保持投入与分解间的平衡,才能从根本上防治水质的问题。

(作者:肖建春 标题有修改)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