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六大鱼类”草鲢鳙青和鲤鱼鲫鱼的生物学特征和辨析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中国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白鲢)、鳙鱼(花鲢)加上鲤鱼和鲫鱼,都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这六个种类都是鲤科鱼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古代很早时候就开始养殖鲤鱼,由因这几种鱼类由于食性和栖息习性各不相同,很适合混养在一个塘里,更能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水域空间,养殖效益更大,据说在宋代时就有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并得到普及。在中国的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中,六大鱼类的产量约占淡水鱼类总产量的80%。虽说普通但又有时让很多人迷糊,有人至今也搞不清楚四大家鱼是哪几样鱼,有的把草鱼、鲤鱼和鲢鱼、鳙鱼称作"四大"家鱼,很多人对于草鱼和青鱼也辨识不清。
(四大家鱼)
本文就六大鱼类的生物学习性和特征作一简介,以达到让我们对六大鱼类有一个真正的了解。
草鱼
草鱼属于雅罗鱼亚科,又称鲩鱼,俗称草棒,因为它的身躯几乎就是细长的圆筒形,穿行在水体中层的水草丛中十分方便。另一个特征是它体侧整齐排列着大而闪亮的菱形鳞片。草鱼的嘴巴较宽并且向前突出,额头略扁平,嘴唇肥厚,适合撕扯柔韧的草叶,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长势很快。
草鱼有牙齿叫咽喉齿,长在草鱼的咽喉部位,形状为侧扁,栉齿梳状,似带锯齿的镰刀(侧面有横纹),齿冠倾斜,用来切断、咀嚼植物的茎、叶。也就是说,草鱼是有牙齿的,不过不长在口上,而是长在咽喉部位,故称为“咽齿”。
草鱼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身体修长或体较长,椭圆筒型或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又无角质棱,吻端略圆、头部平扁。背呈草青色,体两侧略带青黄色、腹部乳白色。鳞片较大,性活喜跳,生活于水体中层,喜欢结群。
草鱼顾名思义以草类植物为主要食料,包括各种植物加工的饵料,尤其喜欢嫩草。草鱼贪食、消化力强,食量很大,生长迅速。
青鱼
青鱼与草鱼同属雅罗鱼亚科,又名黑鲩、青混、乌青。成体青鱼多呈青黑色或青灰色,故名青鱼或“青棒”。顾名思义,青鱼除腹面外几乎浑身青黑色或青灰色,身型雄壮,喜吃螺蛳、蛤蚌等软体动物及其带壳(比如虾蟹)水生小型动物,至今不见有吃食鱼类的报道。它的嘴朝下开,并且能用喉咙里的“咽齿”即青鱼石把螺壳类碾碎。
青鱼除了体表颜色不同外,青鱼和草鱼极其相似,因此,也有称为草青鱼或青鲩。虽然青鱼形似草鱼,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草鱼颜色大多是草绿色,头部扁平口阔,吻端钝圆;青鱼颜色大多是青黑色,头部口尖,青鱼其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草鱼长且硬挺。
青鱼喜生活于水体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以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也喜食人工饲料,长至体长15厘米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出现转变,转向喜食软体水生动物。
青鱼与草鱼一样食量大,所以它们生长快、个体大,青鱼是淡水鱼类中的特大型鱼类,现在多以混养以达清除水体螺蚌为主要功能。
鳙鱼
花鲢,俗名胖头鱼、大头鱼,学名为“鳙鱼”。胖头鱼这个俗称已经说明了一切,鳙鱼的脑袋硕大无比,几乎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一,有一张大嘴“地包天”朝上开,仿佛能吞天咽海,这样的大嘴方便它滤食水中的浮游动物。它的鳞片是肉鳞细小,体暗黑,肥厚的身躯布满深色斑纹(花斑),尽管显得“头重尾轻”,倒也有几分花和尚鲁智深的气势,因此又名“花鲢”。
花鲢和白鲢鱼外形很相似,这鱼事实上不仅仅是外形相似,它们确实亲缘关系较近,它确实跟鲢鱼同属鲢亚科。它们都是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类,和鲢鱼一样属于滤食性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但白鲢鱼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食,花鲢鱼(鳙鱼)则主要吃浮游动物(虽然也会吃一些浮游植物),轮虫、剑水蚤都是它爱吃的美食。但与白鲢鱼暴躁的性格不同,鳙鱼长相虽然粗莽,性格却温顺的多,行动迟缓,不爱跳跃,和白鲢鱼比,鳙鱼安静多了,易捕捞。
鳙鱼的鱼头很有名,是出名的美味菜,用鳙鱼的"大鱼头"做的美味是“剁椒鱼头”名菜,很受国人追捧。鳙鱼虽然和鲢鱼长得很像,但还是比较好区分的,鳙鱼也是一身肉鳞细小,但并不是白色,而是布满深色花斑,“花鲢”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
鲢鱼
鲢鱼又称白鲢、鲢子鱼。体较长侧扁、体较高,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4,眼小。鳞片细小,腹鳍前方和后方均有角质棱。体背部青黑色、 腹部银白色。性情活泼,喜跳喜跃,常能跳离水面1~2米高。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为食,以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为主食,全身布满细小的白色鳞片,因此又名“白鲢”。鲢鱼的身躯线条匀称,腹部突起的角质“腹棱”也比鳙鱼更长,从鳃后一直延伸到肛门。鲢鱼性情活泼好动,性子暴躁,呼吸耗氧量比较大,被捕后也容易挣扎受伤。
白鲢鱼的鱼刺很多,据说有130多根刺,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鱼类中刺最多的。鱼刺学名叫做“肌间骨”,只存在于进化程度不算太高的鱼类之中。这些“肌间骨”由肌肉中的结缔组织骨化而成,大多数分布在背部和尾部,这些肌间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和协助肌肉传导力量,之所以白鲢跳得高,正是这些很多鱼刺肌间骨助力的缘故。
在自然界中,白鲢鱼是最活泼的,是有名的运动健将,它有流线型的身材,体力比较充沛,一旦感到紧张就会猛烈跳出水面,而且跳跃能力比鲤鱼还大。正因如此,由于白鲢特爱运动,耗氧量就比其它鱼大。白鲢鱼正因为有爱跳高的特点,有时候,一条鲢鱼跳出水面,这声响惊扰了附近的白鲢鱼,它们也会跳出水面,然后声响越传越远,出现了连锁反应,于是整个水面就像开了锅一样,大量白鲢鱼会争相跳跃。
在混养鱼塘中,充当了草鱼、鲤鱼等鱼类的后勤清道夫角色,主要吃食浮游植物直至终生,食欲最为旺盛,其食物链短,生长快,易养殖,成本低,因属滤食性鱼类有清洁水体的功能,因此,是池塘养殖的必备鱼类。
鲤鱼
鲤鱼属于鲤科鲤亚科,是中国人民心中最“典型”的鲤科鱼类,品种众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别管颜色是青是黑、是红是黄,脊背和肚子有多肥厚,各品种的鲤鱼都是底栖杂食性鱼类,身躯粗壮,嘴边长有标志性的短须,胡须是用来探触物体并传导至神经系统,鲤鱼的嘴突出且是朝下长的,便于张开嘴巴如同吸尘器那样在水底翻泥拱食。
鲤科鱼类中的首席代表当然是鲤鱼,鲤鱼不仅活跃在国人的餐桌上,还在中华文化之中扮演着“明星”的角色,鲤鱼频繁出现在年画、饰品上,民间还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年年有余(鱼)”的主题艺术品中的鱼也常常是鲤鱼。
(鲤鱼跳龙门)
鲤鱼在中华文化中地位重要,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鲤鱼并不是我国的原产鱼,而是原产于中亚伊朗等地,只不过早在四千年前的商代就传入了我国。鲤鱼体型梭长,而且生得金鳞赤尾、十分美丽,有“天火烧其尾”之说。鲤鱼鱼刺很少,据说只有90多根,虽然凡是鱼类多少都带点腥味,但鲤鱼比其它鱼的土腥味重一些,据说这跟鲤鱼属于底栖食性鱼类有关,水底“腐殖质”多且各种腐渣残质对鲤鱼的肉质有很大的影响。
用鲤鱼做的名菜有鲁菜的“糖醋鲤鱼”。
鲫鱼
鲫鱼属小型鱼类,通常只有0.5~1斤体重,在常见鲤科鱼类中个头最小,体型短粗,又称鲫瓜子、鲫壳。鲫鱼属于鲤亚科,虽说也算是底栖杂食性鱼类,但它不像鲤鱼那么可以在浑浊的水底乱搅,更偏爱于干净的水域,因为不用“啃泥”,所以嘴不用向下开,而大致位于头部正前方,且没有探触用的“胡须”。鲫鱼长相也比较清秀:脑袋比较短小,身体较扁,体侧鳞片是素雅的银色或苍黑色。
现代生物技术发达,人工改造的良种鲫鱼推陈出新,现在优良鲫鱼的品种最多,在很多地区成了主养鱼种,在常规养殖鱼类中占比很大。
“六大鱼类”的混养
作为中国传统的六个鱼类品种,混养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基本成熟,主要是充分利用它们的食性和栖息习性各不相同的特点。鳙鱼、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而青鱼、鲤鱼、鲫鱼则大多生活在水底层。
下图是六大鱼类在2龄(年)时的平均体长数据。
另请点击查看:再议鲤科鱼类的“四大家鱼”与“六大鱼类”:草鲢鳙青和鲤鲫鱼
(备注: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摘录于作者张浩川的文章,致谢!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删)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人##水产##养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