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与水产养殖:不能多也不能少,才能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平衡!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此处注意的是"浮游"两字的含义,它是指水中自身很微小、浮游力很弱的一类微型生物,浮游生物主要有两大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人们对浮游植物的认识很强,水中各种藻类也是浮游植物,在水中多由水色来表达是什么浮游植物,水色是我们常见而又特别的谨慎看待它,藻类与水色相关联,是什么藻类它就显示出什么颜色来,有些不利的藻类(比如蓝藻)我们可以通过水色的观察来"预警"。而浮游动物我们却少有去关注它,原因在于它不好就坏,而且平时的表现是若隐若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在水产养殖中,浮游动物的作用和浮游植物的作用等同,我们不应该轻视或渺视它的存在。
(浮游植物)
一、浮游动物及其分类
浮游动物,是指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为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依据从小到大的划分,它是由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四类组成。它们的大小依次分别为:原生动物小于02毫米,轮虫类0.2-0.6毫米,枝角类0.3-3毫米和桡足类5-5毫米,枝角类和桡足类一般称为大型浮游动物。在浮游动物生物量组成上,轮虫占绝对优势,原生动物次之,枝角类和桡足类均微不足道。
(轮虫类: 鞍甲轮虫)
二、浮游动物的习性
由于浮游动物生存的适温多在18℃-28℃之间,往往春末夏初数量明显增长,易于形成优势,其次是秋季数量较多;而夏季高温和冬天低温,均不适合浮游动物生长繁殖,因此其生物量相对较少得多。桡足类在鱼池中是全年存在的,冬季可以在冰下越冬,春季首先在浮游动物中占优势。枝角类以休眠卵越冬,到春夏之后才出现较多成体,但世代较短,滤食能力强,迅速取代桡足类或轮虫占优势。原生动物和轮虫的世代时间更短,繁殖更快,其种群数量通常随着营养条件的变化而波动。
(榴弹虫)
三、浮游动物的种类
1.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单细胞微型种类(<0.2毫米mm),种类多,其世代时间不到一天,主要种类有:筒壳虫、弹跳虫、侠盗虫、喇叭虫、榴弹虫和钟形虫等,主要食物是细菌和其他最微小的颗粒,并且要求很高的食物浓度20-60毫克/升以上,因而在鱼塘中不易长期保持很高的密度。
(萼花臂尾轮虫)
2.轮虫类
轮虫类体长0.2-0.6毫米(mm),世代时间1.25-7天。种类和现存量都较多,是下塘水花苗的最佳开口适口食物。主要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晶囊轮虫、疣毛轮虫、裂足轮虫、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泡轮虫和龟甲轮虫等。轮虫类的食物通常小于12微米(um),大型种类可食20-30微米(um)的食物。
(枝角类: 裸腹溞)
3.枝角类
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或水蚤,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身体短小,一般体长0.3-3毫米(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毫米(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被包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 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水蚤)
枝角类世代时间5.5-24天,种类不多但存量常常很大,是鱼苗培育中后期(瓜子苗至寸苗)的主要食物。主要种类为:隆线溞、大型溞、裸腹溞和秀体溞等。食粒大小与轮虫相近,但取食能力强得多,要求的食物密度也低4.5-15毫克/升,因此轮虫常因食物竞争而受到棱角类的抑制或消亡。
4.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0.5-5毫米(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桡足类世代周期7-32天。其无节幼体是鱼苗初期的主要食物。主要种类有:大型中镖水蚤、右突新镖水蚤、近邻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等。桡足类有许多是肉食性的种类,可以吃食轮虫、枝角类等,由于营养要求较高不易达到很多的密度。
五、浮游动物种群的生发规律
1.鱼塘在清塘后加注水以后,借用底泥残存卵种和水中带来的种源,按照:纤毛虫和滤食性轮虫——肉食性轮虫——小型轮虫——大型轮虫——桡足类的顺序生发繁衍。
根据浮游动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活规律,可以进行人工利用与调节。如春季适时通过施用绿肥和粪肥等农家肥(化肥不行)来培殖原生动物和轮虫,5-7天后就可以形成轮虫高峰,此时水花苗适时下塘,就有丰富且适口的活饵料供应,存活率一般都很好,特别是泥鳅、黄辣丁等挑食性品种水花苗犹应如此;10-15天后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量出现,同塘的随长苗种或者夏花苗种(寸苗或寸苗以下,以瓜子苗为主)在此时适时下塘,进行苗种培育,效果非凡。
(泥鳅水花)
根据浮游动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活规律,可以进行人工利用与调节。如春季适时通过施用绿肥和粪肥等农家肥(化肥不行)来培殖原生动物和轮虫,5-7天后就可以形成轮虫高峰,此时水花苗适时下塘,就有丰富且适口的活饵料供应,存活率一般都很好,特别是泥鳅、黄辣丁等挑食性品种水花苗犹应如此;10-15天后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量出现,同塘的随长苗种或者夏花苗种(寸苗或寸苗以下,以瓜子苗为主)在此时适时下塘,进行苗种培育,效果非凡。
2.如果水源是几乎没有浮游动物的井水或泉水,也称为寡水,首先出现的优势种群通常是从池底休眠卵萌发的臂尾轮虫,几天后出现晶囊轮虫,再是裸腹溞和溞的高峰。随着鱼苗的生长,枝角类几乎被食尽,最后仅剩下桡足类和少数轮虫。这样的鱼塘优势种群通常突出,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臂尾轮虫、裸腹溞和溞属的种类。
3.如果水源是水库、湖泊或其他已形成浮游动物群落的水,池中的浮游动物种数较多,与臂尾轮虫、晶囊轮虫同时出现的还有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疣毛轮虫、巨腕轮虫、三肢轮虫、龟甲轮虫和多肢轮虫等,在枝角类中还有较多的象鼻溞、秀体溞和船卵溞等。
六、水产养殖与浮游动物
在养鱼条件下,鱼类摄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鱼苗池中生长后期常常把枝角类食光。但在食用成品鱼池中,鱼类的摄食一般只改变浮游生物的组成,成鱼大了常因选食大型种类而使小型种类易于残存而占优势。浮游动物同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鱼类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饵料。其中鳙鱼终生都滤食浮游动物,轮虫类和原生动物都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鱼类鱼苗的天然开口活饵料。在3厘米以下的苗种(寸片苗)食性没有分化,这时候的食性相同,也不分浮游动物还是植物的。
(鱼苗)
浮游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有实验表明,保障鲢鱼苗良好生长的轮虫最低生物量为3毫克/升,最适为20-30毫克/升,鲤鱼苗最适为50-100毫克/升。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还是草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摄食性鱼类喜食的天然活饵料。
然而,任何事物都得有个"度",藻类多了会形成"水华",比如蓝藻过多了暴发就很让人头痛。同理,如果浮游动物形成绝对优势,大量吃食掉浮游植物,减少了生物造氧(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造氧)的能量,同时会使水质变瘦变清,并且大量消耗水中溶氧,很容易造成鱼类浮头或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在这个时候的浮游动物缺点显现,它们与苗种争氧气、争饵料,使苗种生长慢成活率低甚至“全军覆没”。
如果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随水流进入孵化器内,还会危害鱼类卵苗,降低孵化率。鱼类孵化用水必须排除大型浮游动物的骚扰,可用60-65日乙纶胶丝布(绢布)窗拦截过滤。如果浮游动物在池塘中形成过度优势,可以使用杀虫剂杀灭,还可以按照0.5克/立方米的浓度泼洒晶体敌百虫,既可杀灭大部份而又能够残存少量的浮游动物,不至于灭绝而控制生物量,另外,增加鳙鱼放养量也是一个良好措施。
(蓝藻暴发)
七、浮游动物的生态作用
浮游动物不能多但也不能少,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相互制衡“,在水体中浮游动物没有或占比过少,浮游植物就会猛长,或许可能发生蓝藻暴发或者死藻倒藻,严重败坏水质,是养鱼人最棘手的难题。因此,在养鱼水体中应尽量保有一定比例的浮游动物,让它消化掉一部份浮游植物而控制其滥长,这样才能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平衡,当然,加放白鲢鱼也是异曲同工之效。
从生物角度而言,浮游动物摄食饵料时,也会同时减少池塘有机物碎屑和细菌的数量。细菌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来源,它可以吃掉很多病菌甚至有些虫卵(比如锚头鳋卵体),对鱼病预防有一定的作用,对水体的清洁也有很大的作用。
综上,浮游动物含量多的水体,鱼类发病的概率小得多,水体也不容易过度肥沃,水质就不会富营养化。对待浮游动物,应该坚持浮游动物必须有但不能多,不能多但也不能少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水域中浮游动物在一定适度比例的存在时,除了缺氧要注意以外,鱼病少发,蓝藻暴发是不可能的。
另请参阅:
(备注: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养殖##水产##鱼病##观赏鱼##热带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