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毛管虫病
(毛管虫寄生在鳃小片)
1.病原
中华毛管虫(Trichophrya sinensis)和湖北毛管虫(Trichophrya hupehnsis)。无一定的形状,呈长形、卵形、圆形或种种不规则形,大小差异也较大,31.0~81.3×15.0~56.32m。中华毛管虫前端有一簇放射状的吸管,而湖北毛管虫在全身遍布吸管。虫体有1个大核,呈棒状或香肠形,幼小的个体大核呈卵形,小核球形,在大核的后端或一侧。以内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青、鲢、鳙、鲮等淡水鱼苗种,6~10月为流行季节。
3.症状和病理变化
寄生在草、青、鲢、鳙、鲮等鱼的鳃上,感染率与感染强度不高时,对鱼类危害不大,但大量寄生时,破坏鱼的鳃上皮细胞,粘液分泌增多,使鱼呼吸困难,并引起死亡。
4.诊断方法
取部分鳃丝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虫体位于鳃丝间隙内,吸管的一端露在外面,即可确诊。
寄生在鳃上的毛管虫(仿鱼病防治指南)
放大的毛管虫(仿黄琪琰)
寄生在鳃上的毛管虫(仿R.Dexter)
5.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病原。
(2)鱼种下塘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泡20分钟。
(3)发病时,可全池泼洒0.7毫克/升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
(4)施用杀灭寄生虫专用药物。
另请参阅本站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