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圣:秋季要加强对池塘的管理,大规模爆发性鱼病因为你的怠慢而爆发!
2019年、2020年开春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爆发性鱼病,危害品种有:草鱼、鲫鱼、花白鲢、鲤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发病品种多,面积大,损失巨大。经分析该爆发性疾病为多因素协同诱发,病程长,处理难度大,其发生主要与秋季及越冬期的养殖管理有关,称为越冬
2019年春季草鱼及2016年春季斑点叉尾鮰的爆发性死亡
一、 越冬综合征的症状及发生原因
开春后气温进入上升期,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进入活跃期,而水生动物经过几个月的停料后,体质较弱,体表的微小伤口持续感染,最终形成爆发性疾病。
主要症状:濒死鱼感染初期部分鱼眼球突出、充血;体表病灶部位鳞片脱落、赤皮及溃烂,偶见伴随竖鳞的情况;鳍条基部充血或出血,部分鱼鳍条腐蚀;随着病程的发展,体表溃烂加深,形成深浅不一的溃疡灶,严重时烂及肌肉甚至露出骨骼。此病的诱发因素较多,若处理不及时,危害较大,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
草鱼及鲫鱼发病后,溃疡烂及肌肉,甚至露出骨骼
部分鱼眼球突出,伴随竖鳞病的发生
体表穿孔的鲤及背部溃烂露出脊椎的鲫
鲤、鲫、鳙体表的溃疡灶
01投饵率及饵料质量
对存塘鱼来说,秋季及春季的投喂非常重要。秋季尤其是10月中下旬开始,由于气温的走低,部分养殖户开始投喂低质饲料,而低质饲料导致越冬期鱼类营养累积不够,体质变弱,易发生疾病。
02开春后的底质恶化
秋季是整个养殖周期的后端,残饵、粪便会在这个阶段累积到最大限度,若在秋季没有对残饵、粪便沉积后恶化的池底作充分的改善,导致开春后下雨时,池底上翻,有毒有害物质被瞬间大量释放,病原菌同时被释放,形成了越冬综合征爆发的病原条件。
03低温期鱼体检查度不够,较轻的伤口未得到及时处理
传统经验里低温期的疾病较少,对鱼体检查的频率大大降低甚至停止,而年底、年初是苗种投放的相对集中期,鱼体受伤的概率相对较高,有些寄生虫如锚头
04重要器官的维护不到位
秋季是鱼类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越冬前的营养积累期,是养殖周期中最重要的时期。秋季的投喂量大,肝脏、肠道等消化吸收器官负担大,一旦肝脏机能下降,肠道出现伤口,易形成爆发性疾病。
锚头
二、 秋季重点工作
01做好饲料投喂管理
合理的营养摄入是疾病防控的关键,过低或过高的投喂,投喂质量较差的饲料都可能导致免疫力的下降。
应该根据水温、天气、溶氧等灵活的调整投饵率,足量投喂饲料,投饵配比科学的饲料,在最适生长水温内可增加投饵率至2.5%-3%,鱼类饱食后对溶氧的需求较高,同时也会对肝脏形成负担,因此在天气突变、溶氧不足、鱼发病时需适当降低投饵甚至停止投喂。随着水温的逐步下降,缓慢降低投饵率,但是应适当提高投喂的档次,冬季天气晴好时,可两到三天投喂一次,确保越冬期的营养积累。
02强化改底
针对养殖周期中不断积累的残饵、粪便等,应在越冬期前进行强化处理,可通过局部大剂量投放化学改底,或者增氧颗粒配合生物改底的方式,对池底状况进行改善,降低春季池底上翻时的危害。
03细致检查
强化对鱼体检查的意识,设定固定时间,对存塘鱼进行细致的体检,通过体检,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问题,在寄生虫、细菌、病毒病爆发的敏感节点,提前进行干预,可通过投饵台挂袋的方式对初期的寄生虫、细菌感染等进行恢复。
04做好肝脏、肠道的保护
过量投喂的饵料需要肝脏分泌足量的消化液进行消化,投喂高峰期鱼类肝脏负担较大,可结合检查,明确肝脏的状态,及时、足量添加保肝药物及维生素等,防止肝脏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
良好的肠道状态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及药物的吸收,秋季投喂量大,鱼类肠道较为脆弱,此时应重点关注肠道状态,可以通过优质发酵饲料或者优质乳酸菌等有益细菌的拌喂,减少消化的负担,保护、提高肠道状态,从而提升鱼的体质。
鱼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目前对于鱼病的预防相对混乱,而建立相对标准化的鱼体检查流程,可提前发现问题,及早干预,避免爆发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
河海大学 赵哲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薛晖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