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池塘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频发的原因及防治

发表时间:2022/10/28 13:07:18  浏览次数:1264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就目前来讲是一种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高的淡水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鱼、草鱼、鳊鱼和鲫鱼。当水温在20 —28 ℃时多发,6 - 8 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期,10 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凉,池塘水温下降,该病的发生会逐渐终结。但在我市发生了一例立冬前还发生淡水鱼出血病的病例,则较为罕见。
    1    池塘概况
    该池塘净水面约16 000 m2 ,水深平均2. 5m ,塘底淤泥深约0. 8 m ,已9 年未清淤改造,采用常规鱼混养方式。2009 年10 月28 日笔者去池塘边现场察看,池塘水面下风处尚存有少许“水华”,水色发暗呈黄褐色,属老水。
    2    发病情况
    据养殖户当事人介绍,该池在上半年未发生病害,自7 月中旬出梅后开始发病,历次发病的病鱼主要症状均为:病鱼上下颌、鳃盖、口腔、鳍基严重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胀,腹腔内有少量红色腹水肝、肾颜色变淡,肿胀,有红色斑点,肠壁充血,肠内只有少量食物。截止10 月份累计已经死鱼约2 000 kg ,药费支出约5 000 多元。每次发病经用药治疗后停止死鱼,但15 d 左右时间又会重复发生该病,即使加量用药也无济于事,陷入久治不愈的恶性循环。此次发病也已有一星期,每天死鱼约10 多条,由于当地其他养殖户此时都已停止用药一月有余了,因此也不敢自作主张再用药物。同时,该养殖户反映,平时该塘中鱼类浮头现象也较为频繁,该池塘中即使是看似正常的鱼,捕捞出水后不到5 min 即会死亡,且烹饪后的鱼肉缺少鲜味,反倒有股浓郁的异味,食之令人反胃,上市销售也困难。
    3    诊断结果
    现场捞出的病鱼,符合上述病症描述,从病鱼的症状来判断,属于典型的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至于频繁发病的原因,结合养殖户的病情讲述,笔者认为问题有可能出在水质上,是由水质因素引起的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频繁发生。为验证笔者的判断,随即对池塘水样进行了检测(见表1) 。  
 
    从表1 看出,10 月28 日当天检测的水样中,溶解氧只有2. 0 mg/ L ,明显偏低,亚硝酸盐含量却高达0. 409 mg/ L ,比正常值高出4. 1 倍,其他指标则基本正常。正是这一低一高,造成了池塘中养殖鱼类的抗病力较差,导致出血病频繁发生,且屡治屡发。而这也是养殖户当初所忽视的,只是在发病后一味用药治疗,只治标未治本。
    4    治疗方法
    鉴于该池塘已发病一星期有余,遂决定28 日傍晚时每667 m3 先用二氧化氯150 g ,共计9 kg ,化水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水体及病鱼体表致病菌,同时在每100 kg 饲料中添加拌服中药三黄粉100g 和西药鱼血宁50 g。三天后的11 月3 日中午每667 m3 再用亚硝酸盐降解剂200 g (主要成份是硝化细菌) ,共计60 袋12 kg ,以降低水体中对鱼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含量。治疗期间不换水,也不拉网,保持水体相对稳定。
    5    治疗效果
    10 月29 日死亡14 条,使用二氧化氯后第3天,死鱼数量开始减少,每天死鱼3~5 尾,多为白鲢,11 月2 日开始未再出现死鱼,养殖户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同时为验证亚硝酸盐降解剂的实际功效,又于11 月5 日中午(施用降解剂48 h后) 再次对池塘水样进行了检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天检测的水样中,溶解氧上升到5. 8 mg/ L ,升高了3. 8 mg/ L ,升幅较明显,亚硝酸盐含量为0. 222 mg/ L ,下降了0. 187 mg/ L ,降幅同样显著,虽然离0. 1 mg/ L 的标准值尚存有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其数值还会有所下降,直至达标,另外此时的p H 值为8. 1 ,也是较为适宜的,现场观察池塘水色变清澈,透明度有所提高,也说明水质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变。
    6  预防建议
    6. 1  重视清淤清塘
    彻底除淤清塘对预防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非常关键,养殖多年的老旧池塘最易发生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这是因为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并为病原菌滋生提供温床,而且在盛夏高温季节容易引起水质恶化,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氨氮等指标会普遍超标,所以要重视池塘清淤消毒工作,清除过多的塘底淤泥,可以选用生石灰等进行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像本病例中的池塘淤泥平均深约0. 8 m ,已有9 年时间未清淤,这与疾病的多次频繁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6. 2  强化水质管理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池塘水质条件是获得高产丰收的基础,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与水质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水质过肥,水体有机悬浮物过多,水体藻相不均衡(蓝藻暴发) ,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等情况都会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或中毒,从而降低鱼体的免疫力,使病原菌有机可乘,大量滋生会引起出血病的暴发。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特别是水温较高的6 —8 月份,要定期施用“护水解毒宝”、“益水素”等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以降低包括亚硝酸盐等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防止鱼类生理性缺氧及中毒现象。另一方面水质管理到位后,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可保持在5 mg/ L 以上,本例中疾病的频繁发生,与溶解氧偏低、水质管理不善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6. 3  做好鱼病预防
    在6 - 8 月份的疾病高发期,在杀灭中华鳋等寄生于鱼体体表或鳃部寄生虫的基础上,每隔20d 左右,还需使用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等消毒药物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泼洒,并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板蓝根、氟苯尼考等中西药内服,3~5 d为一个疗程,可防止暴发性出血病的大规模发生。
    在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化学消毒剂与微生物水质调节剂在使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间隔期,简单地说是应当遵循“352”法则,即使用化学消毒剂3 d 后才能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同样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5 d 后才能使用化学消毒剂,间隔时间不到,提早使用均会影响微生物水质调节剂的功效再有就是使用微生物水质调节剂,一般需过2 d 时间以后才能让有益菌大量繁殖,并在水体中形成优势菌种群,进而发挥其作用。
    一般养殖户大多在9 月份“白露”节气后停止用药。但近几年来的气温一直偏高,像今年到10月下旬“霜降”节气后最高气温还保持在28 ℃左右,因此相应的还需要在10 月份多用药1~2 次,而不能依照原先的农历节气来安排用药,以保安全。

    作者:杨正锋(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