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颡鱼细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3/06/17 22:45:04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作者:陈昌福 冀尧杰 陈灿 彭清龙  浏览次数:559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最近几年,因为大量淡水养殖水产动物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而在全国范围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市场价格却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黄颡鱼成为了水产养殖动物中的新宠。

随着全国范围内黄颡鱼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养殖密度和饲料用量不断攀升,必然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日益恶化,各种危害养殖黄颡鱼的疾病也开始逐渐在养殖黄颡鱼中蔓延开来,有些种类的病害还导致养殖黄颡鱼的爆发性死亡(图1)。

根据我们对湖北省宜昌市和枝江市周边养殖黄颡鱼疾病的调查中,发现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黄颡鱼病害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国内也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能危害养殖黄颡鱼的细菌性病害种类较多,如由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鮰爱德华菌(E.ictalu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等致病性细菌,均可导致养殖黄颡鱼出现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的相似症状。

除这些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疾病外,还有由致病性病毒、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生物性疾病,以及恶劣养殖环境因素造成养殖黄颡鱼类的非生物性病害。对患病黄颡鱼生物性疾病的研究结果证明,细菌性疾病是危害养殖黄颡鱼的主要生物性病害。

对于黄颡鱼的细菌性疾病,国内、外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研究者以及养殖业者,大多都是依靠对致病性细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者在药物治疗养殖黄颡鱼疾病时,并没有按照科学的选择和使用药物的方法用药,直接导致现在发生养殖黄颡鱼细菌性疾病后,难以找到能有效治疗疾病的药物了。

这是因为黄颡鱼的致病性细菌也能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如果在治疗养殖黄颡鱼细菌性的过程中,长期滥用某些抗微生物药物,就必然会引起致病性细菌对这种药物耐药性的快速产生,最终导致面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细菌性疾病而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局面。

为了有效控制养殖黄颡鱼的各种细菌性疾病,我们利用在宜昌市和当阳市建设的几个“陈昌福鱼病防控实验室”(图2)的条件,从一些当地水产养殖业者送来的各种患病黄颡鱼养殖区送来的患病黄颡鱼,通过观察患病黄颡鱼外观症状、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致病性菌株,并且完成分离菌株对多种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的基础上,筛选治疗患病黄伞与适宜的水产用兽药。帮助黄颡鱼养殖业者做到科学选择、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有效地提高了水产用兽药对患病黄颡鱼的治疗效果与养殖成功率。

1.材料与方法

1.1患病黄颡鱼的来源

患病黄颡鱼主要是由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和枝江市的水产养殖区域,大多是由黄颡鱼养殖业者送来实验室委托我们协助诊治其疾病的鱼体。

1.2主要外观症状

从患病黄颡鱼体表观察到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症状。

1.2.1腹部膨大

不同规格的患病黄颡鱼均有不同比例的腹水症状(图3)。

1.2.2体表溃疡

在患病黄颡鱼中,出现最多症状的还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表溃疡(图4)。

1.2.3红头裂头

经常可以在不同规格的患病黄颡鱼中,观察到红头(俗称“一点红”)和裂头的症状(图5)。

1.2致病性细菌菌株分离与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患病黄颡鱼,主要从其肾脏和脑等器官和组织中分离细菌,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平板上作划线后,将接种分离细菌后的培养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48 h后,从生长出菌落中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以获取纯化的分离菌株。先后共分离纯化到多个优势菌株,将纯化后的分离菌株置于4℃冰箱中保存,供作分离菌株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1.3供试抗微生物药物

采用市售16种抗微生物兽药作为本试验中的供试药物。供试药物的名称与批号如表所示。

1.45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依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制定的标准法进行。即首先将供试抗微生物药物用适宜的容媒预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按照上述制剂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含量,分别稀释至1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然后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Difco)将各浓度的药物液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的各种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最后向每支盛有2.9 mL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0.1 mL浓度为1.2×10 6cfu/mL活菌液,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3d,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某种抗微生物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2.结果

2.1分离菌株对各种抗微生物药物的MIC

本实验室先后完成了从各地养殖的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纯化的20多个菌株,对16种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兽药制剂完成的药物感受性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分离菌株对有些抗微生物药物的MIC检测结果不够理想,因为分离菌株对多种抗微生物药物制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2.2药物的投喂与药物治疗效果

根据对16种抗微生物药物制剂对患病黄颡鱼中分离菌株的MIC检测结果,建议黄颡鱼养殖者选择在水产养殖中可以使用的,而且对分离菌株尚敏感的一些抗微生物药物,作为患病黄颡鱼的治疗药物,分别用于不同地方的患病黄颡鱼治疗。

在本次选择的16种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制剂中,从来自不同养殖区域的患病黄颡鱼中分离的致病性菌株,显示出对同种抗微生物药物不同的敏感性,部分分离菌株对许多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制剂均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抗药性。

本试验结果说明,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和严重的。我们要提醒广大的黄颡鱼养殖业者,科学、精准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仅可以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养殖黄颡鱼疾病的有效控制,确保养殖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对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合适在不同养殖区域用药的抗微生物药物,根据黄颡鱼总体重计算用药量拌和在饲料中投喂给药。将全天的用药量拌和在1次投喂的饵料中,每天投喂1次药物饵料,连续投喂5天为一个给药疗程。在投喂药物饵料期间,采用质量较好的二氧化氯作全池泼洒用消毒剂,隔天消毒池水1次,连续消毒池水2次,消毒的目的在于消灭养殖水体中部分致病菌。

对多家养殖业者饲养黄颡鱼疾病的药物治疗结果证明,这种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致病菌株,在完成分离菌株对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对分离菌株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并且按照分离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确定用药量后,实施精准给药的方法,黄颡鱼的细菌性疾病是可以获得有效地治疗的。

如果是不完成患病黄颡鱼体内致病细菌的分离、不进行致病菌对抗生素类兽药的药物敏感性检测,而是盲目地使用一些水产用抗生素类兽药的话,就可能因为不能做到准确选择药物,无法做到在治疗黄颡鱼疾病的过程中实现精准用药,这可能就是有些养殖业者多次使用药物治疗黄颡鱼疾病,均难以获得有效结果的原因所在。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