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与三代虫并发症的诊治
一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与三代虫并发症的诊治
尹晓静 ,王杰 ,柳一方 ,张伟
(1.苏州市相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131;2.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41)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分类上属鲤科,鲤亚科,鲫属[1]。鲫鱼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自古就是中国传统的淡水经济鱼类。在我国,鲫鱼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以及极为丰富的资源,近十多年来,我国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
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寄生于鱼类体表和鳃而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三类疫病。细菌性败血症在淡水鱼类养殖中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细菌性传染疾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引起,嗜水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目(Aeromonadales)、弧菌科(Vibrion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淡水养殖动物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2017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镇一家养殖户反映其养殖的鲫鱼出现体表充血溃疡、鳃丝腐烂且伴随大量死亡。后经观察与镜检分析,对该病进行了诊断并给予治疗措施,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将具体治疗情况简介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1 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从事淡水鱼类养殖,以家鱼养殖为主,发病鱼塘面积约12×667 m2,混养青鱼、鲫鱼、鳊鱼和花鲢、白鲢共计约1.5万kg,平均规格约0.7 kg/尾。据了解,2017年3月中旬,部分当年放的青鱼和鲫鱼出现水霉及体表溃烂等症状并开始死亡,3月下旬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杀菌消毒、水霉净治疗水霉,但病鱼死亡量未见减少。检测水质发现:pH值、溶解氧、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均正常。
2 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2.1 肉眼检查
病鱼活力下降,行动迟缓,体表黏液增多,充血,鳍条充血腐烂,鳍条基部及鳃盖后缘溃烂,体表可见水霉,部分鱼眼球突出。解剖检查:鳃丝腐烂,部分病鱼肛门红肿,腹腔内有血红色积水,肝脏肿大且颜色较淡,呈花斑状,与细菌性败血症症状基本吻合。
2.2 镜检发现
鳃丝上有大量三代虫寄生,10×10倍镜下每个视野中三代虫的数量为3~4只,可确诊为三代虫病。
2.3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濒死的病鱼拿到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肝脏,放入75%酒精中浸洗10 s左右,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研磨并放入无菌营养肉汤,在生化培养箱中28℃培养24 h,以达到增菌效果。24 h后用接种环蘸取增菌液于琼脂平板上划线,在生化培养箱中28℃培养24 h,得到大量淡黄色圆形菌落。挑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得到菌株,经鉴定,该株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由此笔者判断此病为三代虫病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并发症。
3 治疗方案
对分离出来的该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土霉素和强力霉素八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程度比较,发现该株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盐酸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对硫酸新霉素、盐酸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次之,对红霉素极不敏感。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给养殖户提供了以下治疗方案。首先,在晴天上午使用辛硫磷全池泼洒,用量参考说明书,连用2次(注意增氧)。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连用2~3 d,内服恩诺沙星,连用 4~5 d。
该养殖户按照该方案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4 分析与小结
该病例中病鱼出现水霉、三代虫、充血、烂鳃等较多症状,养殖户在治疗时容易受到干扰较多,如果单纯杀水霉、杀三代虫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鱼类死亡的问题,水霉、三代虫可能只是引起病鱼死亡的外在因素,继发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才是根本,在处理类似的并发症时,标本兼治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常见的水生动物病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往往是在养殖对象体质较弱、体表有创伤时容易感染、致病。因此,对于细菌性疾病我们提倡注重预防,养殖周期开始之前做好清塘工作,养殖过程中注意水体杀菌消毒,尤其是在水温高、病原微生物活跃的季节。
水产养殖中某种抗菌药物的长期、频繁使用可能会导致致病菌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且这种耐药性一般具有地域性差异和时间差异。因此,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参考当地、当前时间段内这种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科学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更好地进行疾病防治。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