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发表时间:2024/04/30 03:25:29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2014年2期  浏览次数:417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熊国勇 李飞

(1.南昌师范学院生物系,江西 南昌 330032;2.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西 南昌 330000)

我国是淡水鱼类养殖大国。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大力发展,鱼类病害已成为水产养殖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障碍之一。而由原生动物、蠕虫和小型甲壳动物等为代表的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大。根据养殖实际,结合各方调研,对我国淡水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病原病症及防治方面的分析。

1 疾病与防治

1.1 黏孢子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黏孢子虫,属于孢子虫纲,其种类较多,对养殖鱼类危害比较大。虫体能够寄生在鱼体各个部位。虫体寄生鱼体表和鳍条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虫体寄生在鱼鳃上,肉眼可见鱼鳃上有许多灰白点状或瘤状的胞囊,鳃组织受损,导致呼吸困难;寄生在肠道,形成大量的胞囊,肠粘膜组织受到破坏肠壁糜烂成白色;寄生在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形成白色胞囊,病鱼尾部上翘,狂游乱窜。此病对鲢、鳙、草鱼、鲤、鲫、鲮等幼鱼危害较大。

防治:目前没有对黏孢子虫病的理想防治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清除养殖池底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消毒;重视养殖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养殖水体遍洒晶体敌百虫,可一定程度减少鱼体表及鳃上寄生粘孢子虫;对于寄生在鱼体内的粘孢子虫,用盐酸环氯胍、或盐酸左旋咪唑拌饲投喂;发现病鱼应及时清除,深埋远离水源处。

1.2 鱼波豆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漂游鱼波豆虫,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纲、动基体目、波豆科的动物。虫体小,活体时透明。春秋两季是其流行季节,适宜温度为12~20℃。寄生在鱼鳃及皮肤上,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尤以鲤和鲮的鱼苗最为严重。病情严重时,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呼吸困难而致死,通常鱼体感染后3d左右就可发生大批死亡。

防治:育苗池应该彻底清塘消毒,注意保持育苗中水质清洁及充足的饵料;鱼苗种越冬前用硫酸铜(8 mg/L)溶液浸洗20min;发现鱼苗患病后的养殖水体遍洒0.5 mg/L硫酸铜外加0.2 mg/L的硫酸亚铁。

1.3 车轮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车轮虫,属于车轮虫属,为寄生性原生动物纤毛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虫体寄生并侵袭鱼体表和鳃。鱼苗可呈现“白头白嘴”症状。病鱼成群地绕池狂游,呈“跑马”状,体弱消瘦,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防治:该病是池塘传统养殖和集约化养殖中的常见病。在水质差,水体小,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容易流行。饲养鱼苗之前彻底清塘,尽量杀灭水中和底泥中病原;鱼种则在其入池前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20min;患病后的水体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1.4 小瓜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寡膜纤毛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小瓜虫主要寄生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鳍条上也有寄生。对宿主的上皮不断刺激,使得上皮不断增生,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许多白色小点状囊泡,故也称“白点病”。严重时寄生体表似有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病鱼反应迟钝,鱼体消瘦,不时在其他物体上摩擦。虫体寄生在鳃时,鱼体粘液增多,鳃小片被破坏,引起呼吸困难;若虫体侵入眼角膜,则引起发炎,甚至瞎眼。

防治:目前没有对小瓜虫病防治的特效药,因此必须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清除池底淤泥彻底清塘。对于患病鱼可以用福尔马林治疗,10~15℃用浓度0.2mg/L的药液;15℃以上用0.15mg/L的药液浸浴病鱼1h;或用冰醋酸(200~250mg/L)浸泡病鱼治疗15min,3d后重复一次;或者将水温提高到28℃以上,使得虫体自动脱落而死亡。

1.5 指环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指环虫,隶属于扁形动物们、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指环虫科、指环虫属。其致病种类很多,有小鞘指环虫、鳙指环虫、伪指环虫、鳃片指环虫等。虫体主要寄生在鱼鳃、皮肤和鳞片上。少量寄生时病鱼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组织被破坏,鳃丝肿胀,呼吸困难,鳃上可见布满白色群体。小鞘指环虫病的病鱼还出现消瘦,眼球凹陷,鳃局部充血溃烂的症状。用显微镜镜检鳃压片,可见大量虫体。

防治:该病是常见多发病,病原适宜繁殖的温度为20~25℃,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季节春夏季,秋季也有流行记录。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根治的难度很大,因此需要在预防和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鱼种放养前用15~20mg/L高锰酸钾溶液或者5mg/L的敌百虫面碱(1:0.6)药浴15~30min,或再稀释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0.24mg/L。可用10%甲苯咪唑0.15 mg/L全池泼洒,或90%晶体敌百虫0.5~0.7 mg/L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1.6 三代虫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为三代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三代虫目、三代虫科、三代虫属,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三代虫主要通过附着器官(后吸器)的边缘小钩刺入鱼体体表、鳃部、或鳍上进行寄生生活,有时候在口腔、鼻孔中也有寄生。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产生大量粘液,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呈斑点状淤血,稚鱼期尤为明显。

防治:三代虫病的症状需要借助镜检来确诊。预防除了坚持清塘消毒之外,鱼种下塘前用1mg/L的晶体敌百虫或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30min;患病鱼塘用含量90%的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浓度0.5~0.7mg/L,若虫卵较多,需每隔一周左右再次施药;可用10%甲苯咪唑溶液0.1~0.15g加入2000倍水稀释均匀后泼洒;或用甲苯咪唑按每天每kg鱼用量为50mg混在饵料中投喂,连用5d为1个疗程。

1.7 鲺病

病原与病症:病原是甲壳类动物,有日本鲺、大鲺、中华鲺、喻氏鲺、椭圆尾鲺等种类。由于鲺在鱼体表面活动,常常刺伤、撕开表皮。大量感染寄生时,可见病鱼体表和鳃上臭虫或米粒状大小虫体,病鱼表现为不安,急剧狂游或跳跃,食欲下降,消瘦。

防治:该病能危害多种鱼类,全国各地6-8月均有流行,水温25~30℃适宜鲺类产卵、孵化、发育。防治时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5~0.7mg/L,即可杀灭鲺的幼虫、成虫。

2 综合防控建议

淡水鱼类的寄生虫病种类繁多,除上述种类外还有绦虫病,线虫病,吸虫病等。淡水鱼类集约化养殖需要进行整体性综合防治控制,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疾病防控目的。

2.1 养殖户的知识更新

目前我国集约化养殖从业人员众多,在淡水养殖业大发展的环境下要随时面对不断发现的鱼类病害。养殖者不能满足于只知晓如何治疗寄生虫病,也要能熟悉寄生虫的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在渔业生产中自觉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2.2 完善科学的鱼病监测系统

行业内各地养殖户和相关从业及管理者统一开展鱼病检测工作,及时在网络上共享监测结果。各地渔业生产单位、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控鱼类寄生虫病害发生现状与趋势,为科学制定鱼病防治政策提供实施依据。

2.3 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

鱼病检疫制度的加强能多角度的切断鱼病传播途径。尤其针对各地引进的新品种,如国外品种的时候,必须经过全面严格彻底的检疫,最大可能杜绝外来寄生虫的输入和蔓延。

2.4 加强鱼类寄生虫病学研究

开展鱼类寄生虫生活史,生理生化,营养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防控提供生物学基础信息。开展寄生虫生态学研究,探索发病规律和演化关系,同时加强寄生虫免疫学研究,多层面多途径探索鱼类寄生虫病防与治的问题。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