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细鳞鲑小瓜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24/05/02 17:57:29  来源:水产养殖 2018年11期   浏览次数:55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例细鳞鲑小瓜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何亚鹏,陈怡静

(1.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北京 102100;2.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1)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又称细鳞鱼,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其肉质细嫩,含脂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鲑鳟鱼品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细鳞鲑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类,对水质要求高,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较好的河川支流中。分布于渭河、汉水流域溪流中的秦岭细鳞鲑为中国所特有,是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濒危物种;北京市农业局发布的《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也已将细鳞鲑列入。

近年来随着鲑鳟鱼养殖热潮高涨,但病害频发,正在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鲑鳟鱼养殖业中出现的疫病也极易对细鳞鲑的繁育、养殖及保护造成威胁,其中小瓜虫病是当今危害最大、治愈率最低的鱼类寄生虫病之一。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主要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皮肤、鳍等处引起。该病分布广泛,是全球范围流行的一种淡水鱼寄生虫病,不论鱼的种类、大小均可发病,特别是在封闭水体和高密度养殖水体中常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淡水鱼特别是冷水鱼类感染小瓜虫而发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8年6月,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驯养车间的细鳞鲑鱼苗持续出现死亡,抗生素治疗无效,为查明原因,对病鱼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后经诊断确定为感染小瓜虫所致。现将发病情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自6月起细鳞鲑开始发病,出现1~10尾/d的零星死亡现象,当时并未注意是由病害引起,紧急换水后仍有死亡现象,随后死亡数增加,用甲醛消毒,用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

发病的细鳞鲑鱼苗游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发黑、消瘦,常与鱼池壁摩擦。病死鱼体表附着大量黏液,肉眼可见其头部、背部表皮糜烂、脱落,局部坏死,腹部有出血点(图1箭头所示)。

图1 病死的细鳞鲑

2.2 剖检病变

取养殖水体中病死细鳞鱼苗3尾,解剖,分析各脏器的病症。剪刀将病鱼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人培养皿中,肉眼可见鳃肿胀,有少量出血点,鳃丝端部贫血、缺损,附着有黏液;腹壁肌肉等未见异常,肝脏、胰脏、心脏、胃、肠等内脏的颜色及大小正常,未见显著病变,怀疑为寄生虫感染。

2.3 显微镜检查

在超净工作台内刮取病鱼糜烂部体表黏液,取少量黏液涂于载玻片上,滴1滴灭菌去离子水,涂匀,盖上盖玻片在40倍显微镜下镜检镜检;用眼科剪剪取一小块鳃丝放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在40倍显微镜下镜检镜检。结果在黏液和鳃丝样品上见到小瓜虫。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直径约100~300 μm,虫体柔软,可变形,不断游动,吸取营养,胞体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图2箭头所示)。

图2 细鳞鲑鳃丝中的小瓜虫(40×)

3 治疗试验

根据诊断结果,决定采用甲基蓝泼洒治疗,同时食盐浸浴配合防治。根据使用要求全池泼洒甲基兰,使池水成3 g/m3的浓度,3 d泼洒1次,连用3次。为筛选出适合细鳞鲑的盐浴治疗浓度,开展了浓度 0.25%、0.50%、1.0%、2.5%和 5.0%的盐浴治疗试验。其中每组放入20尾规格相似的细鳞鲑,观察4 h后进行镜检。根据试验结果可知,采用1%的浓度对细鳞鲑的治疗效果较好,体表、鳃丝上小瓜虫虫体全部脱落,0.25%、0.5%的浓度组治疗效果一般,仍存有部分虫体,2.5%和5%的浓度组对细鳞鲑刺激较大,出现死亡现象,最终选定1%的浓度对整个细鳞鲑饲养池进行盐浴,浸泡4 h后换水,每天1次盐浴。通过甲基蓝泼洒治疗和食盐浸浴,10 d后细鳞鲑不再死亡,成功控制住了细鳞鲑小瓜虫病。

4 总结

小瓜虫病暴发快,发病病死率高,对鱼类危害大,是水产危害较大病害之一。小瓜虫本身的最适水温在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因此小瓜虫病在春、秋季最易暴发,此次细鳞鱼暴发小瓜虫病也是在春末夏初。小瓜虫常常寄生在鱼的皮下、鳍和鳃部,临床上发现细鳞鲑在感染小瓜虫症状较轻时,也会出现死亡,这可能由小瓜虫大量附着在细鳞鲑鳃丝上导致鱼体缺氧而死。鱼类感染小瓜虫后鳃部和体表损伤,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水霉病和细菌感染等,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容易引起大量死亡,因此应尽早通过镜检等方法确诊,及时治疗。

小瓜虫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物为主,以前主要有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硫酸铜等,虽然药效好,但由于对水体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已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当前普遍使用的化学药物主要有甲基蓝、聚维酮碘、冰乙酸和福尔马林等。中草药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防治疾病方面有诸多优点,无药残、无公害,在防治鱼类小瓜虫病上前景广阔,五倍子、肉桂醛、丁香酚、槟榔、乌梅等中草药及成分已被证明可有效防治鱼类小瓜虫病,实践中发现辣椒生姜法、盐水浴等方法在配合小瓜虫病防治方面效果很好,但需要严格掌握好剂量,避免对鱼类造成损伤甚至死亡。暖水性、温水性鱼类感染小瓜虫时,还可以根据鱼对温度的适应情况,将鱼放入30~32℃温水中迫使小瓜虫脱落,小瓜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脱离鱼体,但细鳞鲑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类,即生活于低于20℃的淡水或咸水内,产卵繁殖更是需要在16℃以下,因此升高温度的方法不适宜防治冷水鱼小瓜虫病。

对于鱼类小瓜虫病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防控措施,在易发的春秋季节及时消毒,加大换水量,保障水质,同时提前使用中草药或使用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