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苍天要食物?来看一个更多"渔业袁隆平"的故事
在中国先秦时期,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鱼,要不然孟子也不会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见在那个时候鱼和熊掌是等值的物品,可见鱼在先秦时期。
即使在七十年前,中国人平均每天也只能吃10克肉,而现在的鱼肉比水果还便宜,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寻求肉食来源方式上,二战后的日本是通过捕杀鲸来获取肉食;而中国的做法,却通过自己动手养。
别笑,这养鱼的门槛,可比捕鱼高多了。人类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掌握了驯化、养殖禽类和兽类的技术。
在50年代的中国,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还是稀罕玩意儿。因为它们很邪门,在野外好好的,一捉回池塘就不谈恋爱——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养鱼只能从自然掠夺野生鱼苗,鱼肉还是不够吃。
而湖南师范学院的刘筠,就是一个专门研究养鱼的科研痴人。
1958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带着三个学生来到祁东县渔场,和蚊虫、窝棚、池塘相伴。
用了整整一年,收集了近一千个样本,刘筠才发现一丝端倪:鱼儿不产卵,是因为池塘里环境不同,需要施加合适的催产素。
家鱼的繁衍,一年只在一季,如果实验出了偏差,只能明年重新来过。
整整四年,刘筠每天在两片渔场间来回步行七十里路。他和学生们跑遍了湖南四十多个乡镇的鱼塘,累了就在鱼棚外的长椅上和衣而睡。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刘筠的狂热。
研究家鱼养殖时,刘筠有了一儿一女,女儿取名刘白鲢,儿子取名刘鲩——这个世界有很多科学家,但是把孩子姓名都压上的人,真不多。
也许,刘筠看他的鱼儿,就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吧。
1963年,刘筠终于攻克了四大家鱼的繁殖问题。但他算不上最拔尖的那个,更不是第一个。
在四大家鱼这场战役上,中国科研院所就像《流浪地球》一样,开展的是饱和式救援。
各地的水产研究所、湖南师范学院、上海水产学院、广西农学院、杭州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他们同时前进,谁先有了突破,就向全国做报告。
于是,钟麟最早证明家鱼可以人工繁殖;朱宁生最早利用鱼脑垂体催情;朱洗最早利用激素催情……如果说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的功劳,四大家鱼的成功背后,有数不清的屠呦呦。
就像《流浪地球》里一样,没有个人英雄的外挂光环,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心里有一个朴素的愿望:用14亿双手,喂饱14亿张嘴。
通过卫星云图俯瞰中国海岸线,你会看见密密麻麻的网箱,里面满载着龙虾、鱼、蟹、贝壳。
过去一年里,中国生产了6500万吨水产品,五分之四都是养殖的。全世界每三条养殖的鱼,就有两条来自中国。
中国人搞定了很多养殖难题:对虾、鳜鱼、鲟鱼、罗非鱼……
我们之前提到的刘筠,攻破青草鲢鳙之后,还培育了家养甲鱼和三倍体鲫鱼,被尊为“鱼圣”、“鱼院士”。
还有雷霁霖院士,用“温室大棚+深井海水”来养鱼,让喜暖的比目鱼在山东辽宁安家,让普通人也能吃得起比目鱼。
我们夜市上廉价的海鲜,也许就有某个院士的科研突破。
而其他渔业大国里,没有任何一家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比如,日本的水产品90%都是捕捞所得。
日本人最爱吃的鳗鱼,至今没能完全人工养殖,现在已经被吃成濒危了。
60年代,日本一年能捕到200吨鳗苗,2013年就变成了5吨;2018年,日本捕获的鳗鱼苗不足上一年的1%,产量要用公斤计算。
“什么?鳗鱼也会濒危?”这是许多日本人的第一反应。
但是鳗鱼的的确确濒危了,这就是他们一味索取的恶果。
甚至,有便利店沾沾自喜地打出招牌:“惊闻鳗鱼濒危,本店将继续献上优质的鳗鱼料理,文体两开花。”
数量庞大如沙砾的鳗鱼,都被吃到濒危,还有什么物种是吃不绝的呢?
所以2019年7月1日,日本重启商业捕鲸,才让人感到愤怒,日本对于濒临灭绝的鲸进行商业捕捞,无疑是人类的悲哀。我们经常说我们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学习过程。但在有一些领域,西方现在应该向我们学习,在过度保护和过度开发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满足人的欲望的同时也要保护我们地球的资源环境。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