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发表时间:2021/07/16 19:29:56  来源:腾氏水产  浏览次数:254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据报道,近期加州鲈烂身十分严重,珠三角局部地区发病率甚至高达80%,养殖户人心惶惶。结合我们与养殖户的交流以及活宝源鱼病室的检测,根据溃烂的位置、大小、深浅等不同,加州鲈烂身实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病因,常见的有虹彩病毒、诺卡氏菌、丝囊霉菌、累枝虫、钉虫等。最近流行的加州鲈烂身由什么引起,该如何防控呢?

为此,我们采集了数十份“烂身”的加州鲈病鱼进行实验室全面检测,结果发现,当前流行的加州鲈烂身的病因主要有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钉虫感染等,其中,年后放苗的新鱼烂身以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为主,年前放苗的大鱼则以诺卡氏菌病为主。


01虹彩病毒型烂身


由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引起的烂身病,依据发病鱼的规格大小以及外观症状,也可细分为3种


其一,烂肉型,多见于全长15-22cm的一龄鱼,以体表出现大面积、深度溃烂为特征(P01~02),随着病情的发现可出现“断尾”(P03),该类病鱼肝脏往往呈灰白色或黄灰色,但内脏一般无细菌感染。





其二,浅表性圆斑状溃疡型,多见于全长6-12cm的大规格苗种,以体表出现浅表性、规则的圆斑状溃疡为特征(P04~05),病灶中央常呈灰白色,该类病鱼肝脏常可见白色斑块,但检测不到细菌。




其三,浅表性斑点状溃疡型,多见于18-25cm的一龄鱼,以体侧出现浅表性、斑块状溃疡为特征(P06~07),病灶常呈鲜红色,此类病鱼肝脏常肿大、呈黄灰色。





根据我们的调研,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的发病损耗率一般在5%~20%之间,部分极端案例损耗率高达80%以上。一般地,新入塘或分筛等操作后发病,损耗率较高;养殖密度越大,损耗率越高;水质条件差时,损耗率较高;有指环虫等寄生虫存在时,损耗率较高;发病后使用刺激性杀虫药或抗生素,容易引起病情恶化甚至全塘覆没。


由于目前业内尚无治疗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的有效药物,对该病应以防为主,具体的预防措施有:苗种阶段,驯食后应尽快拆除围网,降低密度,在养殖过程中,合理密殖,切莫盲目加大养殖密度;结合天气条件等,灵活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维持水质的适宜肥度,提高水质稳定性;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测虫害,关注指环虫、钉虫等寄生虫,早发现,早处理。如已发病,则应从解除应激和阻断病情扩散两方面着手处理:一,停料,避免鱼群聚聚集;二,消毒,使用碘类消毒剂(配合三黄等中草药效果更佳)进行水体消毒,以阻断病情的扩散;三,病情相对稳定后,逐渐恢复控料投喂,并拌投三黄类抗病毒中草药、Vc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抵抗力,促进康复。需要特别指出,爆发虹彩病毒病期间,需谨慎加/换水,慎用杀虫药、抗生素及其他刺激性药物,以免造成应激,加重病情。


02诺卡氏菌型烂身


由鰤鱼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的体表溃烂,一般溃烂灶较小且呈鲜红色(P8~09),挤压有白色脓液流出,也偶见病灶处继发感染其它细菌而出现较大面积溃烂(P10)。本病主要流行于中成鱼阶段,可通过诺卡氏菌病的特征性病症(鳃丝白色结节、肌肉白色结节和肝脾肾等内脏结节等)、显微镜观察以及细菌培养等予以确诊。







鰤鱼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腐生性,生长很慢,在中性偏弱酸环境中有生长优势。勤改底,稳投喂,调节水质至弱碱,可一定程度降低发病率。如已发病,则可使用复合碘等高效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配合投喂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要指出,鰤鱼诺卡氏菌对常见的渔用抗生素较为耐药,为获得良好疗效,内服药饵时应适当加量并延长疗期。需要强调,不同于虹彩病毒性烂身,本病为一种细菌病,水体消毒和内服敏感抗菌药是最有效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03钉虫型烂身


由钉虫感染引起的体表破损,一般伤口较小且呈鲜红色,但也偶见继发感染细菌而出现较大面积溃烂(P11~12)。钉虫型烂身与诺卡氏菌型烂身极为相似,区别在于,钉虫型烂身的病鱼鳃丝、肌肉、内脏等处无白色结节,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诺卡氏菌菌丝。





钉虫可感染各种规格的加州鲈。需要特别强调:钉虫的生活史分为休眠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成虫等四个时期,其中,成虫也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时期,钉虫的童虫阶段体如发丝且较透明,不易发现,而老虫期从鱼体脱落后,伤口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且可能继发感染细菌而出现溃烂。由于一般的杀虫药仅对钉虫的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有效,因此,在发病后往往需杀虫2-3次方可有效驱除,此外,为防止继发感染细菌而烂身,还应适当进行水体消毒。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烂身外,部分山区及外围低温地区养殖的加州鲈还可能出现水霉(P13)或丝囊霉菌(P14)感染引起的真菌型烂身,网箱养殖的加州鲈也可能出现累枝虫型烂身(P15)。这些不同类型的烂身症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病原差异极大,处理方案也各不相同。希望广大养殖户在遇到类似病症时,能沉着冷静,积极咨询专业机构并进行全面检测,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