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我国的大水面“网箱养殖”?
发表时间:2022/08/23 17:14:53 作者:刘其根 浏览次数:1090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看了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认为我是网箱养殖的积极鼓动者;也或者会认为我是只求渔业效益而不顾环境的狭隘渔业科技工作者;也或者会认为我是一个不识时务、与时代对抗的顽固分子。
其实我也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似乎有点不识时务、甚至有点冒天下之不韪。但我提出这个命题,并非是一时冲动之举,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基于对这一行业的充分了解和对大水面渔业生态、湖库水环境的长期思考和研究,以及作为渔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份社会责任感。尽管我知道,处于长期的弱势地位,渔业被误解、曲解的情况还将持续存在,网箱养殖的产业更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微弱声音而得以有半点保全的可能。但即便如此,我想我们仍有必要用微弱的声音为我国的网箱养殖作“最后”一次的“呐喊”。
1. HB风暴下,网箱养殖惨遭灭顶之灾
当你随手拿起这几年的中国渔业报,或者点击中国水产养殖网,甚至新浪财经网站,都能发现大量关于各地网箱被清理的新闻,网上对于诸如“攀枝花二滩水库、唐山迁西潘大水库、河南安阳市彰武水库、湖南石门县皂市水库”等等取缔网箱养殖的事件都有广泛的报道或转载。
当然,这次网箱清理,绝不限于这些报道的水库,而是几乎席卷了全国所有适宜网箱养殖的水域。而且每个水库,均是几乎所有网箱全部上岸。如据中国水产养殖网报道(2017-11-13),在湖北清江的隔河岩库区3.8万只养殖网箱会在当年底前被全部清理。随着网箱在全国的清理行动,短时期内大量鱼货被迫出售,造成了鱼价大跌,养殖户普遍遭受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但更糟的是,因为很多养殖户,本来就是库区失地农民,网箱养殖是他们的生计,因此再次失去网箱,他们对未来的生计,难免会再次忧心忡忡,因为除了养鱼,他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技能。令人感动的是,据报道,在采访很多地区的养殖户时,他们都对为了保护水环境而开展的网箱清理给以了积极的支持,同时他们中不少人也表示,今后还将从事水产养殖,没有网箱以后,他们会考虑改为池塘养殖。
然而,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我国的池塘养殖还有多少余地可供他们使用呢?一方面,我国未来新增池塘面积的可能性已非常少了,仅江苏等个别东部沿海省份有可能有滩涂围垦,能有新增的池塘,但未来这种围垦新增池塘的途径,即使在沿海省份也不太可能了,因为国家对滩涂围垦也加大了管制的力度。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内陆地区,现有的池塘基本也都是在满负荷运行中,也不可能给到网箱养殖转产的养殖户,即使转产给他们,成本也会更高。而水库通常建设在山区,本身适合开挖池塘的地方就不多。大家知道,在一些地区,很多池塘本身就是“名不正”的,是在若干年前借着“稻田养殖”名义而开挖的,实际上有不少部分其属性实际是永久基本农田,此外,池塘养殖本身也需要整治,至少需要在尾水处里达标后才能排放,这样必然会有一些池塘水面将不能用于养殖,而要转而变成水处理的场地,因此目前看来,在很多地区,养殖户们想从网箱养殖转到池塘养殖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可能的,若想从现有池塘承包户中转租,即使对方愿意,其成本也必将更高。目前,还有一个途径可能能使一部分网箱养殖户成功转产,那就是发展稻田养殖。然而,虽然稻田养殖(又被称为稻渔综合种养)正在受到政策的引导而得到大力发展,但实际上,很多地区已经发展得有点过快、过偏了。为了追求水产养殖的效益,一些地区的种养殖户,早已越过了行业规范要求的只能10%以内的水产养殖沟溜开挖限制,因此,这个行业未来会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而让网箱养殖转向稻渔综合种养,且不说技术、场地等的局限,未来的政策风险也尚难预料。因此他们的转产需要社会的关注。
2. 网箱养殖对环境/生态的潜在负面影响
网箱养殖对湖库水环境的影响,确实客观存在。基于本人的长期观察,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可能影响包括:
污染水质、增加湖库的富营养化风险
当网箱养殖超过一定的规模,高密度或集约化养殖的鱼类就会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就会对承载水体(湖泊/水库)产生一定的有机污染,鱼类的排泄(主要是氨氮)还会向水体释放出氮(和磷),当其数量超过一定限度,也会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此外,鱼类的排泄物中还有一些溶解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往往能直接促进蓝藻等的生长。因此,网箱养殖产生的这些污染物,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必然会增加湖库的富营养化风险。
外来种逃逸,破坏生物多样性
网箱养殖经常会养殖一些高附加值的所谓名优特种鱼类,这些鱼类中不少都是外来种,此外,有些即使不是外来种,也很可能是人工培育的所谓优良品种,但因为是人工选育种,其遗传多样性比野生种低得多,因此万一它们在网箱发生逃逸的话,就可能对水库/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网箱养殖鱼类的逃逸事件还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网箱养殖发生外来种逃逸、甚至成为生物入侵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一些人工选育种,则由于其能与本地野生种杂交,从而产生基因污染,对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造成影响。
阻挡/滞水流,不利于上下水层间的对流
水库中设置网箱,或多或少会对水流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当网箱设置过多、布局不合理时,这种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可能更大。水库中的水流,能促进水库上下水层之间的垂直对流,有利于为水体的下层提供溶氧,而把水体下层富含的营养物带回水体上层供光合作用之用,这样,既减少了水库底层的缺氧风险,或缩短了底层的缺氧时间,又有利于水体养分的充分分解和充分利用。水流受到限制后,则可能更易导致有机物在底层的堆积,导致底层缺氧时间延长,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降低),严重时,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严重受损。
其他影响
除了这些影响外,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也可能含有一些投入品,如用于预防病害的抗生素、添加剂等,这些也会融入水体,并进入到湖库的食物链,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此外,养殖鱼类也可能携带病原,从而传递给水库/湖泊中的鱼类,导致大水面病害的流行等。
3. 为什么要拯救大水面网箱养殖?
既然网箱养殖有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拯救它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目前的HB风暴为什么要置网箱养殖于死地而后生?是网箱养殖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贡献者了吗?网箱养殖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已经到了必须清理才能使湖库水环境得到保护的时候了吗?网箱养殖清理了,就能使环境得到较好保护了吗?网箱养殖的这些问题,是否都是在技术上不可解决的?网箱养殖有没有值得肯定之处或有益之处,或者存在的必要?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能否得到扬长避短?当一个产业存在问题时,什么是我们应该取的正确态度:是把它彻底否定,还是通过技术的革新,使产业获得新生?
我相信,当你思考了这些问题后,一定会更加认同我的观念,即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不应采用粗暴或简单的方式一禁了之,而是应该根据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应该抱着通过科学研究,把问题通过技术的升级和革新来解决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应正确看待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不能以某一功能独大或为唯一出发点去衡量,更不应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而是要统筹兼顾,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均衡和协调发展。只要我国的环境管理者能持这样的态度,那么今天我们的呐喊声再弱,我国网箱养殖的产业都能有救;相反,如果只固执已见、只以自己所在的行业利益为重,无视其他利益的存在,那么今天即使水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我们可能失去的更多。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无论你从事涉水的哪一个行业、或者身处哪一个部门,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科学求真、客观务实、以大局为重、兼容并蓄,那么我们国家的水环境管理,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管理,就能达到一个更高更科学的高度。
维护水环境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愿,但仅有美好的心愿,并不能保证我们能管理好我们的水环境。只有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才能使我们有更大的能力去实现水环境治理和使其得到正确管理的目标。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水环境保护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使水域生态系统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最好的服务。
今天,我们在此呼吁拯救我国的大水面网箱养殖,绝不是为了渔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或渔业发展,而是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及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考察网箱养殖的合理性,从而希望那些合理的网箱养殖能被保留下来,而不是被一刀切地清理掉。在环境治理中,大家经常看到有各种工程,动辄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投入,是否它们都是合理的呢?当然,有时这些环境或生态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可否认,存在着不少的环境治理工程,其合理性是值得探讨的,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我们能否从科学的角度审视这些工程,然后是否可以将网箱养殖也成为环境生态工程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其发挥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呢?在此我提出的一些方案,供大家讨论。
4. 发展网箱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网箱养殖的必要性
江河、湖库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与其他国土资源一样,这些大水面均具有一定的生物生产力。利用这些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使其发挥出生态系统正常的服务功能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只要这种利用,能兼顾到水域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平衡,并能持续地维护其健康,这种利用就是科学合理的。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大水面资源,江河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我国更是世界上建有水库最多的国家,已建成的水库多达9万多座。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统计,我们有面积5000亩以上的宜渔湖库1500多个,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既不应浪费这些资源,更应努力做到对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尽其用”。英语中有一个词叫“stakeholder",中文叫利益攸关方,国际上对一个事物的处理,通常都会召集stakeholders们来共同讨论,只有经过不同利益方的共同讨论,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决策,这种机制,值得我们的借鉴。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利用也是一样,水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社会、生态服务功能,水资源供应虽然很重要,但绝不能是唯一的功能。不同功能之间,均不应建立在牺牲其他功能的基础上,因为这些功能对于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而言本身就是并存的。人类对水体渔产力的利用,几乎与对水资源的利用一样悠久。因为鱼类生活于水中,因此,我们对渔产力的利用,也只能在水体中去寻求。从一个大环境的角度出发,你会更加明白,利用水体渔产力的合理性。据FAO的统计,2009年鱼类等水产品为全球约30亿人口提供了超过20%的动物蛋白来源,或者为43亿人提供了超过15%的动物蛋白,渔业在人类社会的食物供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还不包括其为人类提供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就网箱养殖而言,虽然只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网箱养殖本身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不但在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如挪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在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只不过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网箱养殖实施的水域不同。如日本和挪威都是岛国或半岛国家,因其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领土,其内陆水域占比非常低,因此这些国家主要发展了海水网箱养殖。与他们相比,我国拥有更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因此发展内陆水域(大水面)网箱养殖应该是我们可以作的选择。且不说哪些失地农民,发展网箱养殖对他们非常必要,即使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也不难发现发展适度网箱养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就从我国5000亩以上的1500多个大型湖库来说吧,这么巨大的天然水域资源,假如每个水库就只发展50-100亩的网箱,只要不要把这些网箱都集中于一处,而是分散于水库的不同地方,那么网箱养殖的污染就不会太大,假如我们再采用生态网箱,甚至把网箱做成能收集鱼类的残饵、粪便,那么网箱养殖对这些湖库的影响就能极大地减少,可以少到几乎没有影响。你能否定这种利用的合理性吗?如果你有一个大生态或大环境理念的话,你就可以发现,假如我们不能利用这一部分渔产力,那么我们就只能从陆地上去找到相应的渔产力,要么开挖池塘,要么发展工厂化养殖,不但这些投入会高得多,而且同样会污染大环境。也许你会说,在陆地上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使养殖水质得到循环处理不就没有污染了吗?那你讲的污染只是水污染,工厂化养殖,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大量增加碳排放,产生更大的污染。可以说,合理利用网箱养殖,是一种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网箱养殖,实际上,就是我们建在水中的一个个小小的养殖工厂,大家对于建立在陆地上的工厂都熟视无睹,但对建在水中的工厂总是耿耿于怀。其实,只要能达标排放,就应该允许其存在。
其次,有些网箱养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在水库中放养一定量的鲢鳙,我们称之为保水渔业,对于预防、控制蓝藻发生、加速水体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这种作用,尚未被很多环境工作者所认同,希望环境工作者们加大对生态的研究,尽早认识鲢鳙的这种生态作用)。大量的水库一线管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了在水库中大量放养鲢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为了水质保护、有效预防蓝藻水华,放养鲢鳙非常必要。但是水库鲢鳙如何放养,其实也很有讲究。而最好的方式,一定是在水库中通过库湾或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方式,因为这样,不但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的渔产力,更主要是能预防病原带入,提高放养鱼类的成活率,确保大库鱼种放养效果的最佳方式。如果你的生态学知识足够多的话,你一定会认同我的观念:其实在水库的上游河流区布设鲢鳙鱼种培育的网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这种方式,是真正的”前置库“,能非常好地拦截流域的污染,加速磷沉降,同时,这些网箱本身还具有一定的”人工鱼礁作用,能增加附着藻类的生长,发挥多种环境功能。此处我们不详加讨论了。
若从一个更开放、长远的眼光看,如果你看一下FAO的统计资料,就不难发现,我们人类才进入一个水产养殖时代(水产养殖的产量才超过捕捞产量,捕捞依然是人类获取水产品的主要方式),但是与之相比,人类从采集野果到完成种植的历史,早已在一万年前就完成了,同样,从狩猎到畜牧养殖,人类也早在好几千年前就完成了,只有水产养殖,是正在进行时。我们对于大片土地被开发成农田早已熟视无睹了。但如果你能穿越,回到一万年前,你一定会反对人类大规模地开垦各种土地,就像反对今天的网箱养殖一样。但是,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捕捞资源的日趋衰退,未来,水产养殖必将越来越成为我们人类获取水产品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究竟该先从更有效的方式去选择,还是会选择成本更高的方式呢?
(2)发展网箱养殖的可行性
能否发展网箱养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网箱养殖现有的这些问题是否通过科技的发展,予以解决。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生态网箱外加去污集污,再加注意养殖容量和合理布局,就能有效解决网箱养殖的几乎所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发展网箱养殖一定是可行的。
5. 对发展我国大水面网箱养殖的若干建议
(1)科学规划网箱养殖的容量,确保每一个水库/湖泊的网箱养殖都在适度容量范围内发展。
(2)网箱养殖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应以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小为前提。
(3)积极研发各种生态网箱或网箱去污纳污技术,通过技术减少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4)制定严格的网箱养殖管理规范。
(5)加强对网箱养殖的科学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网箱养殖的未来发展,也促进网箱养殖技术的不但创新和发展。
其实我也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似乎有点不识时务、甚至有点冒天下之不韪。但我提出这个命题,并非是一时冲动之举,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基于对这一行业的充分了解和对大水面渔业生态、湖库水环境的长期思考和研究,以及作为渔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份社会责任感。尽管我知道,处于长期的弱势地位,渔业被误解、曲解的情况还将持续存在,网箱养殖的产业更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微弱声音而得以有半点保全的可能。但即便如此,我想我们仍有必要用微弱的声音为我国的网箱养殖作“最后”一次的“呐喊”。
1. HB风暴下,网箱养殖惨遭灭顶之灾
当你随手拿起这几年的中国渔业报,或者点击中国水产养殖网,甚至新浪财经网站,都能发现大量关于各地网箱被清理的新闻,网上对于诸如“攀枝花二滩水库、唐山迁西潘大水库、河南安阳市彰武水库、湖南石门县皂市水库”等等取缔网箱养殖的事件都有广泛的报道或转载。
当然,这次网箱清理,绝不限于这些报道的水库,而是几乎席卷了全国所有适宜网箱养殖的水域。而且每个水库,均是几乎所有网箱全部上岸。如据中国水产养殖网报道(2017-11-13),在湖北清江的隔河岩库区3.8万只养殖网箱会在当年底前被全部清理。随着网箱在全国的清理行动,短时期内大量鱼货被迫出售,造成了鱼价大跌,养殖户普遍遭受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但更糟的是,因为很多养殖户,本来就是库区失地农民,网箱养殖是他们的生计,因此再次失去网箱,他们对未来的生计,难免会再次忧心忡忡,因为除了养鱼,他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技能。令人感动的是,据报道,在采访很多地区的养殖户时,他们都对为了保护水环境而开展的网箱清理给以了积极的支持,同时他们中不少人也表示,今后还将从事水产养殖,没有网箱以后,他们会考虑改为池塘养殖。
然而,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我国的池塘养殖还有多少余地可供他们使用呢?一方面,我国未来新增池塘面积的可能性已非常少了,仅江苏等个别东部沿海省份有可能有滩涂围垦,能有新增的池塘,但未来这种围垦新增池塘的途径,即使在沿海省份也不太可能了,因为国家对滩涂围垦也加大了管制的力度。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内陆地区,现有的池塘基本也都是在满负荷运行中,也不可能给到网箱养殖转产的养殖户,即使转产给他们,成本也会更高。而水库通常建设在山区,本身适合开挖池塘的地方就不多。大家知道,在一些地区,很多池塘本身就是“名不正”的,是在若干年前借着“稻田养殖”名义而开挖的,实际上有不少部分其属性实际是永久基本农田,此外,池塘养殖本身也需要整治,至少需要在尾水处里达标后才能排放,这样必然会有一些池塘水面将不能用于养殖,而要转而变成水处理的场地,因此目前看来,在很多地区,养殖户们想从网箱养殖转到池塘养殖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可能的,若想从现有池塘承包户中转租,即使对方愿意,其成本也必将更高。目前,还有一个途径可能能使一部分网箱养殖户成功转产,那就是发展稻田养殖。然而,虽然稻田养殖(又被称为稻渔综合种养)正在受到政策的引导而得到大力发展,但实际上,很多地区已经发展得有点过快、过偏了。为了追求水产养殖的效益,一些地区的种养殖户,早已越过了行业规范要求的只能10%以内的水产养殖沟溜开挖限制,因此,这个行业未来会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而让网箱养殖转向稻渔综合种养,且不说技术、场地等的局限,未来的政策风险也尚难预料。因此他们的转产需要社会的关注。
2. 网箱养殖对环境/生态的潜在负面影响
网箱养殖对湖库水环境的影响,确实客观存在。基于本人的长期观察,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可能影响包括:
污染水质、增加湖库的富营养化风险
当网箱养殖超过一定的规模,高密度或集约化养殖的鱼类就会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就会对承载水体(湖泊/水库)产生一定的有机污染,鱼类的排泄(主要是氨氮)还会向水体释放出氮(和磷),当其数量超过一定限度,也会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此外,鱼类的排泄物中还有一些溶解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往往能直接促进蓝藻等的生长。因此,网箱养殖产生的这些污染物,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必然会增加湖库的富营养化风险。
外来种逃逸,破坏生物多样性
网箱养殖经常会养殖一些高附加值的所谓名优特种鱼类,这些鱼类中不少都是外来种,此外,有些即使不是外来种,也很可能是人工培育的所谓优良品种,但因为是人工选育种,其遗传多样性比野生种低得多,因此万一它们在网箱发生逃逸的话,就可能对水库/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网箱养殖鱼类的逃逸事件还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网箱养殖发生外来种逃逸、甚至成为生物入侵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一些人工选育种,则由于其能与本地野生种杂交,从而产生基因污染,对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造成影响。
阻挡/滞水流,不利于上下水层间的对流
水库中设置网箱,或多或少会对水流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当网箱设置过多、布局不合理时,这种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可能更大。水库中的水流,能促进水库上下水层之间的垂直对流,有利于为水体的下层提供溶氧,而把水体下层富含的营养物带回水体上层供光合作用之用,这样,既减少了水库底层的缺氧风险,或缩短了底层的缺氧时间,又有利于水体养分的充分分解和充分利用。水流受到限制后,则可能更易导致有机物在底层的堆积,导致底层缺氧时间延长,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降低),严重时,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严重受损。
其他影响
除了这些影响外,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也可能含有一些投入品,如用于预防病害的抗生素、添加剂等,这些也会融入水体,并进入到湖库的食物链,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此外,养殖鱼类也可能携带病原,从而传递给水库/湖泊中的鱼类,导致大水面病害的流行等。
3. 为什么要拯救大水面网箱养殖?
既然网箱养殖有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拯救它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目前的HB风暴为什么要置网箱养殖于死地而后生?是网箱养殖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贡献者了吗?网箱养殖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已经到了必须清理才能使湖库水环境得到保护的时候了吗?网箱养殖清理了,就能使环境得到较好保护了吗?网箱养殖的这些问题,是否都是在技术上不可解决的?网箱养殖有没有值得肯定之处或有益之处,或者存在的必要?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能否得到扬长避短?当一个产业存在问题时,什么是我们应该取的正确态度:是把它彻底否定,还是通过技术的革新,使产业获得新生?
我相信,当你思考了这些问题后,一定会更加认同我的观念,即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不应采用粗暴或简单的方式一禁了之,而是应该根据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应该抱着通过科学研究,把问题通过技术的升级和革新来解决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应正确看待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不能以某一功能独大或为唯一出发点去衡量,更不应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而是要统筹兼顾,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均衡和协调发展。只要我国的环境管理者能持这样的态度,那么今天我们的呐喊声再弱,我国网箱养殖的产业都能有救;相反,如果只固执已见、只以自己所在的行业利益为重,无视其他利益的存在,那么今天即使水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我们可能失去的更多。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无论你从事涉水的哪一个行业、或者身处哪一个部门,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科学求真、客观务实、以大局为重、兼容并蓄,那么我们国家的水环境管理,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管理,就能达到一个更高更科学的高度。
维护水环境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愿,但仅有美好的心愿,并不能保证我们能管理好我们的水环境。只有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才能使我们有更大的能力去实现水环境治理和使其得到正确管理的目标。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水环境保护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使水域生态系统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最好的服务。
今天,我们在此呼吁拯救我国的大水面网箱养殖,绝不是为了渔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或渔业发展,而是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以及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考察网箱养殖的合理性,从而希望那些合理的网箱养殖能被保留下来,而不是被一刀切地清理掉。在环境治理中,大家经常看到有各种工程,动辄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投入,是否它们都是合理的呢?当然,有时这些环境或生态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可否认,存在着不少的环境治理工程,其合理性是值得探讨的,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我们能否从科学的角度审视这些工程,然后是否可以将网箱养殖也成为环境生态工程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其发挥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呢?在此我提出的一些方案,供大家讨论。
4. 发展网箱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网箱养殖的必要性
江河、湖库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与其他国土资源一样,这些大水面均具有一定的生物生产力。利用这些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使其发挥出生态系统正常的服务功能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只要这种利用,能兼顾到水域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平衡,并能持续地维护其健康,这种利用就是科学合理的。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大水面资源,江河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我国更是世界上建有水库最多的国家,已建成的水库多达9万多座。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统计,我们有面积5000亩以上的宜渔湖库1500多个,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既不应浪费这些资源,更应努力做到对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尽其用”。英语中有一个词叫“stakeholder",中文叫利益攸关方,国际上对一个事物的处理,通常都会召集stakeholders们来共同讨论,只有经过不同利益方的共同讨论,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决策,这种机制,值得我们的借鉴。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利用也是一样,水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社会、生态服务功能,水资源供应虽然很重要,但绝不能是唯一的功能。不同功能之间,均不应建立在牺牲其他功能的基础上,因为这些功能对于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而言本身就是并存的。人类对水体渔产力的利用,几乎与对水资源的利用一样悠久。因为鱼类生活于水中,因此,我们对渔产力的利用,也只能在水体中去寻求。从一个大环境的角度出发,你会更加明白,利用水体渔产力的合理性。据FAO的统计,2009年鱼类等水产品为全球约30亿人口提供了超过20%的动物蛋白来源,或者为43亿人提供了超过15%的动物蛋白,渔业在人类社会的食物供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还不包括其为人类提供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就网箱养殖而言,虽然只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网箱养殖本身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不但在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如挪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在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只不过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网箱养殖实施的水域不同。如日本和挪威都是岛国或半岛国家,因其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领土,其内陆水域占比非常低,因此这些国家主要发展了海水网箱养殖。与他们相比,我国拥有更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因此发展内陆水域(大水面)网箱养殖应该是我们可以作的选择。且不说哪些失地农民,发展网箱养殖对他们非常必要,即使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也不难发现发展适度网箱养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就从我国5000亩以上的1500多个大型湖库来说吧,这么巨大的天然水域资源,假如每个水库就只发展50-100亩的网箱,只要不要把这些网箱都集中于一处,而是分散于水库的不同地方,那么网箱养殖的污染就不会太大,假如我们再采用生态网箱,甚至把网箱做成能收集鱼类的残饵、粪便,那么网箱养殖对这些湖库的影响就能极大地减少,可以少到几乎没有影响。你能否定这种利用的合理性吗?如果你有一个大生态或大环境理念的话,你就可以发现,假如我们不能利用这一部分渔产力,那么我们就只能从陆地上去找到相应的渔产力,要么开挖池塘,要么发展工厂化养殖,不但这些投入会高得多,而且同样会污染大环境。也许你会说,在陆地上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使养殖水质得到循环处理不就没有污染了吗?那你讲的污染只是水污染,工厂化养殖,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大量增加碳排放,产生更大的污染。可以说,合理利用网箱养殖,是一种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网箱养殖,实际上,就是我们建在水中的一个个小小的养殖工厂,大家对于建立在陆地上的工厂都熟视无睹,但对建在水中的工厂总是耿耿于怀。其实,只要能达标排放,就应该允许其存在。
其次,有些网箱养殖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在水库中放养一定量的鲢鳙,我们称之为保水渔业,对于预防、控制蓝藻发生、加速水体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这种作用,尚未被很多环境工作者所认同,希望环境工作者们加大对生态的研究,尽早认识鲢鳙的这种生态作用)。大量的水库一线管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了在水库中大量放养鲢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为了水质保护、有效预防蓝藻水华,放养鲢鳙非常必要。但是水库鲢鳙如何放养,其实也很有讲究。而最好的方式,一定是在水库中通过库湾或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方式,因为这样,不但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的渔产力,更主要是能预防病原带入,提高放养鱼类的成活率,确保大库鱼种放养效果的最佳方式。如果你的生态学知识足够多的话,你一定会认同我的观念:其实在水库的上游河流区布设鲢鳙鱼种培育的网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这种方式,是真正的”前置库“,能非常好地拦截流域的污染,加速磷沉降,同时,这些网箱本身还具有一定的”人工鱼礁作用,能增加附着藻类的生长,发挥多种环境功能。此处我们不详加讨论了。
若从一个更开放、长远的眼光看,如果你看一下FAO的统计资料,就不难发现,我们人类才进入一个水产养殖时代(水产养殖的产量才超过捕捞产量,捕捞依然是人类获取水产品的主要方式),但是与之相比,人类从采集野果到完成种植的历史,早已在一万年前就完成了,同样,从狩猎到畜牧养殖,人类也早在好几千年前就完成了,只有水产养殖,是正在进行时。我们对于大片土地被开发成农田早已熟视无睹了。但如果你能穿越,回到一万年前,你一定会反对人类大规模地开垦各种土地,就像反对今天的网箱养殖一样。但是,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捕捞资源的日趋衰退,未来,水产养殖必将越来越成为我们人类获取水产品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究竟该先从更有效的方式去选择,还是会选择成本更高的方式呢?
(2)发展网箱养殖的可行性
能否发展网箱养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网箱养殖现有的这些问题是否通过科技的发展,予以解决。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生态网箱外加去污集污,再加注意养殖容量和合理布局,就能有效解决网箱养殖的几乎所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发展网箱养殖一定是可行的。
5. 对发展我国大水面网箱养殖的若干建议
(1)科学规划网箱养殖的容量,确保每一个水库/湖泊的网箱养殖都在适度容量范围内发展。
(2)网箱养殖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应以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小为前提。
(3)积极研发各种生态网箱或网箱去污纳污技术,通过技术减少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4)制定严格的网箱养殖管理规范。
(5)加强对网箱养殖的科学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网箱养殖的未来发展,也促进网箱养殖技术的不但创新和发展。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下一篇:从一条活鱼,看中美两国的差异性!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