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需要知道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曾经威胁了全球的对虾养殖业,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肆虐 20 年后,对虾养殖产业中的病害问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近年来,以细菌性为主的对虾传染性疾病开始大肆流行,成为对虾养殖业又一道难题,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细菌性白斑病、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褐斑病、败血病、发光病等。
特别是自 2009 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暴发,席卷了全球凡纳滨对虾的主养区域,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病对虾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导致排塘率高居不下,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暴发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以暴发性肝胰腺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患病对虾体色发红,壳软,肝胰腺变为红褐、肿大至萎缩,空肠空胃,4~5 天死亡率可达 90%以上。
该病最初于 2009 年在我国海南省首次发现,随后迅速传播至全国大部分对虾养殖区,排塘率高达 80%,发病严重的池塘其对虾死亡率高达 90%甚至绝产。随后,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在 2010 年和 2011 年相继报道了此疾病。
2013 年,在西半球的墨西哥也发现了此病症,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排塘率极高。这种疾病的普遍暴发,导致 2013 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 2012 年减少四分之一,而我国凡纳滨对虾产量也从 150 万吨也下降到 130 万吨,下降近 17%,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
目前,对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发病原因存在不同的看法,存在弧菌感染、水体环境恶化、有害藻类、寄生虫或病毒等多种学说。Lightner DV 等首先报道了 AHPND 的致病原是副溶血弧菌,之后有学者指出副溶血弧菌分为致病株和非致病株,并非所有菌株具有致病性。
随后又有多项报告证明 AHPND 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是否所有的 AHPND 都是由某个或多个特定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感染,而通过控制弧菌的数量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 AHPND爆发的风险。
在我国,海岸线漫长、养殖环境复杂,该病的致病原具有病原的多样性,有学者发现 AHPND 有多种细菌性致病原。通过对沿海多地对虾主养区的患病对虾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患病对虾病灶处副溶血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Vibrio sp.Ex25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通过对广东、广西、海南三个省份的患病对虾进行细菌分离,发现 AHPND 的发生与多种细菌有关,其中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经过浸泡及腹部肌肉注射副溶血弧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后均可引起健康对虾得到 AHPND 的典型症状。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