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的防范措施
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属)。水霉病实际是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受伤组织引起,水霉病游孢子伺机附着到受伤组织上并慢慢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受伤组织外,还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酶)分解周围组织,进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覆棉病、水棉病或白毛病),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传播,可危害各种水生动物,有时还可感染鱼卵。
水霉在淡水中广泛存在,主要在水温较低时易发生,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水温13~18℃。水霉病的发生与水生动物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于体表完整、体质较强的个体,一般不会感染。
在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一端深入水生动物组织内,造成发炎和坏死;另一端露在体表外大量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絮状物。由于病原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导致病鱼焦躁不安,并在池边或网箱周围摩擦,加剧体表损伤;患病个体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预防措施:①冬季清塘,除去池底过多淤泥,用200mg/L生石灰或20mg/L漂白粉消毒。②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相互挤压,碰撞掉鳞。③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受伤。④在水温较低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如注射疫苗、反复操作放苗等),防止出现应急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⑤长途运输(或注射疫苗)的鱼种,放养前用“聚碘”或“硫醚沙星”浸泡20~30分钟,鱼种放完后用“硫醚沙星”对全池进行消毒。⑥早期注重肥水,增强鱼体质,提高鱼体抗病力。⑦注意封堵进水口,或在进水口较远处拦网,防止鱼类在进水口聚集擦伤,最好是不要进水。⑧水霉病暴发严重时,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用药后稳定水体,防止新水重新带入致病菌。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